其实沈呦呦也在反思自己,对老爹是不是太严格了。
确实他爹两辈子岁数加起来不小了,本身又不是一个爱学习的,
再加上这样一个时辰接着一个时辰的学习,没有目标,所以才会一直往后拖。
毕竟学完这一样还有下一样等着。
所以吃完晌午饭回来,她直接开门见山:“
爹,这样吧,以后咱不这样学了,等我去府城找一些历年真题啥的,我给您整理出来,您在按照我布置的任务学,到时候,您也不用整日坐在这里,漫无目的,这样行不?”
“真的?”
能不行吗?肯定行啊!
“当然,我又不是打算让您做当代大儒,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
沈知秋连连点头,闺女要这么说,那还是他的小棉袄,心里立马轻松不少。
不过还是忍不住发牢骚:“闺女啊,不是爹不以身作则,是这样从早学到晚,啥人也得学废了,这种痛苦,你能体会到吧。”
沈呦呦眉眼弯弯:“您这种感受,我还真体会不到。”
沈知秋又不想搭理他闺女了,可能这种时候,是学渣和学霸天然磁场不合。
.......
傍晚,花老太一回来,就直奔她三儿家,手里的东西是生怕别人看到,传出啥不好的言语,让三儿丢面。
跟做贼似的,还给沈知秋拽了出去说话:“给,海参,牡蛎,我花了不少钱,你别都喂孩子嘴里,牡蛎新鲜的你们一家四口吃了,海参就你自己补补。”
沈知秋好笑,看这个头,对于老娘来说,确实大出血了,毕竟这老太太,自己连块点心都舍不得买。
家里好吃的用的还都是他们这些做子女,孙子孙女的出去给买回来的。
但嘴上依然调侃:“瞅您那小心眼,还不让孩子吃,行,我知道啦,自己留着。”
但老娘又往他手里塞东西:“这又是啥?”
“补药!”
老太太没敢说治肾虚尿频的,怕儿子面上挂不住。
但没说,沈知秋又不是猜不到,瞅瞅手里的牡蛎和海参,在想想昨日发生的事情,他都无奈了:
“娘整这些干啥,我不需要补,身体好着呢。”
但老太太表示:“儿啊,娘花了不少钱,你读书费脑子,而且咱都坚持这么多年了,也不差这一哆嗦,必须得把身体养好喽,你一定要告诉你媳妇给你煎着吃喽,别白瞎娘的心。”
“得得,知道啦,我喝,但您别总问我喝没喝,让别人听见还以为我咋回事儿似的。”
“中,我不问,但你得记着喝啊,行了,我走了,你记得啊。”
可转头,他把海参牡蛎留下了,给了自己媳妇,但那“补药”,直接趁着天黑,从后门去了沈富贵家。
“富贵啊,在不在?”
·····
等沈知秋离开后,沈富贵颇为感动,跟他媳妇说:
“瞅瞅俺兄弟,前两日就是扛塑料布的时候,捶了两下腰,这不就惦记给俺买补药喝了。”
他媳妇也很是感慨:“呦呦爹对你是真没得说,你也记着人家好,不管以后啥样不能忘本。”
“竟说屁话,俺死都不能忘,要是有来生,俺们还是亲兄弟。”
一句话说完,还郑重其事的把药包递给他媳妇:
“拿着,媳妇这可是俺兄弟的心啊,煎的时候可不能煎糊喽,影响药效。”
可,后半夜。
沈富贵寻思着是不是也太补了,邦邦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