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成都府府衙收到捷报的时候还有些不以为意,宋朝时期成都府文教兴盛,出过不少有名的才子,文豪,眉州最出名的莫过于三苏。到了本朝时,不管是科举中士人数还是科举名次直线下滑。
成都府的知府如今是新调任的花知府,出自江南花家,花家也算是世家大族了,族里出过两位阁老,如今家中嫡系在外为官的便有三位。对他而言,成都府的科举能考的怎么样,心里根本没有太多的期待。
于各府而言,士子能中举便是文教上的政绩的,但他到任之时看过上一科成都府上榜人数,三甲三位,二甲一位,说实话就这样的成绩在他眼前完全不够看。
花知府拆开捷报,本不抱期待的眼神顿时看直了眼,“三甲两位。二甲两位,一甲一位!里面还有圣旨。”仔细看看名字林开云!还是探花。似乎有点印象。
放下捷报,他召来师爷:“林开云此人可听过?”
师爷皱眉想了想,很快想了起来,之前他专门看过本府的一些有名的举子,就是怕会试时老爷提起。
“大人,林开云乃眉州人,正德三十八年乡试解元,当时是四元!之前眉州张知州上书关于红薯育苗法,就是此人发明的,后来龙心大悦给林家赐了牌匾!”
听着这么一说,花知府也想了起来,怪不得他觉得熟悉,原来是他!没想到这小子年纪轻轻就成了探花郎。
花知府将捷报递了过去,“这是新科进士名单,你去安排下。”
等到了眉州张知州看到收到消息时,哈哈大笑起来:“没看错,本官没看错,这林开云果然不负神童之名。”
徐师爷看过捷报,心里也是感叹非常,这真是一飞冲天了,一个农家小子走到了金銮殿。
“恭喜大人,贺喜大人,林开云成了探花郎,这是我们眉州的功绩啊。”想到之前的事,徐师爷眼睛一亮:“大人你慧眼识珠啊,当年将他名字上报朝廷,以这小子的为人肯定会知恩图报啊,”
他一提醒,张知州也明白过来,那小子会做人,他也不介意卖他个人情,再说育苗法让他收益也很大,如今在加上他这探花郎的功绩,想来年底能得一个优,不说升官,至少调任的地方就不会比眉州差。
而且看他会试名次,他还是五元!是真不错,可以没有六元及第,不过时也命也......不能多想。
探花郎啊!清贵的翰林官,一十八岁的正七品!前程远大!
“去备马车,派人去眉山县衙知会一声,一会随本官一同前往东林镇宣旨。”张知州想想又问:“这林家人是在村里住着吧?”他可是知道这林家在县城有宅子的。
“大人,在东林杨山村住着呢。如今农忙时节,正好我们可以看看红薯玉米
种植如何。”
张知州听得此话,笑眯着眼:“是极!是极!”
看着衙门大门大开,一支衙役敲锣打鼓的往县外而去,机灵的早早跑上前打听。
一会的功夫,从州衙门开始,慢慢的整个眉州府都得到消息了。前朝有三苏名震整个眉州,可惜的是他们没生活在那个时代,不知道当年出了900进士的眉州是怎么一幅画卷,不知东坡居士口中白头还对短灯檠是怎么一副场景。
但是此时他们知道出了一甲眉州的疯狂。
之间,一个学子跑到主街上大喊:“中了中了,咱们眉山有学子中一甲探花!”
酒楼里喝酒喝的醉醺醺的百姓,听得此话一个激灵,伸长脖子往外看,只见此时衙役敲打着锣鼓,领头几人手捧仪仗,正往城外走。
几人摸不着头脑:“发生了何事?”
酒楼小二早早跑到大街上打听好了消息,一回来激动道:“咱们眉山的举人中了呢,这是去送喜榜的,知州大人,知县大人都去了!”
“中了进士?值得两位大人一起去?”
“就是,这张知州还是进士出身呢?不会骗人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