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察使黄德和的出行阵势是真的不小。
一路上,他都要各府、州、监、军长官亲自迎接,美酒佳肴每日都不曾落下。
他是宁可绕路也绝不住在驿站,且必须是当地最高档次的客栈。
有人投诉他奢侈,信件传给黄德和后,他霸气的回复中书道:
“本人出行,代表的皇家的威仪,那里奢靡了,再有背后生舌者,请一律掌嘴并问罪下狱!”
如此情况下,算是勉强堵住了大家的?嘴。
南陵温们肯定不愿意与之为伍,经过商议后,他们以深入地方考察水利为由,脱离了大部队。
黄德和也是乐见其行,有人帮自己办事,还可以照样享受悠哉的生活,何乐而不为!
当然,他也会在暗中派人盯梢,因此在辽国时,他已经见过这些人的本领。
三人是一路快马加鞭的赶到杭州府衙,不过苏子瞻并不此地,负责接待的衙役传话:
府下各县,近几日里都有降水,苏通判已经到田间地头去巡查水利了,若有想见之心,可下乡来见。
赵仲明听完后,笑着说:“看来不用担心他了,还是老脾气,就算知道朝廷要派钦差大臣巡视,也不屑在府衙等候!”
南陵温点点头,他说:“我倒突然想看看这位杭州知府是何人,眼皮下有这样的刺头也能容忍!”
张可秀说:“我已观察了数日,此地一派祥和大治的迹象,街道上百姓们行走时,都是神色自若!”
赵仲明也是一脸满意的说:
“看来苏大哥不是刺头,反而是这位知府李余庆的贵人了!”
南陵温一听就明白,赵仲明有了这样的说法,便是暗示他要举荐李余庆。
此刻,三人好像已经暂时忘记了苏子瞻 的存在,都想先拜会一下李余庆其人。
于是乎,三人进入到府衙大堂,恰好赶上了李余庆在审案。
三人表明了钦差的身份后,也得以翻阅案卷。
这个案情非常简单:便是一具男子尸体被发现漂浮于井中,他的妻子路过看见后,立马哭泣,并扬言:
“井中是我夫君,不知被谁谋杀至此!”
但李余庆似乎不以为然,当天他就让人领着邻里乡亲和亲属们去井上观看,不过发无一人能认出尸体本人是谁。
随后,州府立马派人把尸体捞出来,的确是那位妻子的丈夫,随后对其背景进行细致的调查和取证。
结果便是被害人背景关系简单,没有被仇杀的可能,家庭小有积蓄,但没有任何的财产丢失情况。
由于案发时段是清晨,也没有任何目击者,邻居街坊们都倾向于自杀或者不慎落入水中。
看完此案卷,南陵温一眼就发现,女子在认出尸体的过程中有逻辑漏洞:
明显是一具无法辨认的尸体,但她却笃信丈夫已被谋杀。
李知府应该也是发现这个细节,因此专门安排亲属和乡人认尸体,防止自己的主观臆断。
又本着慎刑的原则,连续进行人证、物证调查,当然一切的证据,最后都指向了妇人在撒谎。
果然,李余庆只稍微在堂上表示要用刑,妇人便对自己伙同情妇,杀害丈夫之事,供认不讳。
整个审案过程如行水流声,赵仲明不由叹服李余庆的明查秋毫,但张可秀却有些有些忧心忡忡,南陵温赶忙去问她情况,她回应:
“有能力如此,却未见在京中留有名气,肯定是朝中无人。
但此人年纪恐不超过四十,却又能权知杭州府如此重要岗位,非有两府重臣的举荐绝无可能!”
南陵温说:“你的说法,显得前后矛盾,若要合理解释这一切,只能说明有人想他故意留在这里,但我们却不知是什么目的!”
一旁的赵仲明也点头:“看来有人想拿杭州府做文章,不管对方什么目的,我们也来帮一帮李余庆,让这种能吏能够得到重用!”
三人说干就干,等到李余庆下堂后,专门送上了拜帖。
这是赵仲明的亲笔,他希望以个人名义而不是使者身份,与李余庆共进晚餐。
对于来自京城且皇族人士的邀请,陈余庆也是有所顾忌。
他虽有升职的念头,但更害怕卷入政斗当中,权益之下,反而觉得在任上多做几件于社稷有益处的事,最符合自己的价值观。
陈余庆的老婆也看完了赵仲明的拜贴,他见丈夫犹豫不定,问清缘由后,提醒他说:
“苏子瞻其人,我多有了解,恃才傲物,很少赞许别人,按照人以群分的推论,他的朋友大抵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