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寺方丈是一名远近闻名的禅师,年轻时曾经前往各地求学佛法,选择接受承昊寺主持的衣钵后,他一改此地出家人不问世事做派,要求弟子们以济世之心积极参与本地事务,时人称赞其为'一代济僧'。
'扮鬼'的弟子们是第一次见到如此胆大的过客,皆以为遇见了奇人,所以一大早便把昨晚发生的事,告诉给了禅师。
当听到对方说自己是'玉皇大帝'派来的使者时,禅师也是微微一笑,一瞬间,他也明白了,对方是从此称谓上找到了破绽,知道了,今日必须要好好向三位施主解释一番!
临近正午时分,南陵温三人一起拜会方丈。
方丈设想对方是来兴师问罪,为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把自己的位置摆的很低,按现在活来说,就是一脸和事佬的模样。
为了详细说明,此举的个中无奈,方丈亲自请几人进入山中禅房,此地往来人员稀少,可以很方便的畅所欲言。
入屋后,方丈支走了引路的小和尚,亲自用小火炉煮开山泉水,放入茶叶后,给每一位都满上一杯,等三人喝的心旷神怡后,才开始进入正题:
“三位皆是气宇轩昂,谈吐不凡之辈,齐聚于山野小庙,真是一件幸事!”
苏子瞻想要看下赵仲明和南陵温的思辨能力,所以他继续摇晃下茶盏,暗示要继续喝茶,不会作答,见状,南陵温先开口说:
“曹冲陨落时,其父曹操哭成泪人,因为他本来有意传位于此子,现在只能作罢,在办葬礼时,他对其余的儿子说了一句:
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这些兄弟的大幸!”
禅师微笑回应说:“果然说'幸与不幸'都已有执着,应该不执两端方可!”
南陵温说:“大师言重了,传法布道本来就要顺应世间法,若不着相,只高高挂起,如何能开启众生心智!那便是末法时代了!”
禅师微微一笑说:“那是当然,于小乘信众而言,自足做到'戒定慧'即可,但习大乘者,必须显出外相,自然可以任人评说,只是无论如何,佛门都必须是清静之地!”
苏子瞻明白了二人交流的意思,方丈最后的强调必须是清静之地,只能说明发生过不清静的事,就看南陵温能不能问出个所以然。
赵仲明没有涉猎过佛学,但他也大概能捕捉到对话的大意,也在期待方丈说明原因。
南陵温回应:“不破不立,需不需要再烧些佛像!”
禅师笑着说:“佛挡杀佛,几位施主要是有兴致,便听我娓娓道来!”
三人一起点头,老禅师又再给每人沏上茶,在讲诉闹鬼缘由之前,他先打听了三人的身份。
当听到南陵温来自遥远的黑汉国,与留学过印度那烂陀的吐蕃高僧,有师傅之情时,不由的感叹:
“果然不同凡响,原来有此番奇遇!于老僧来说,施主的观点,真有天外来客之感!”
南陵温先是说了一句:“不敢当!”, 然后又简单的说了下自己学法的过程,于结尾处南陵温又表明:
“我只是在卖弄稍懂一点的佛学,目的就是让大师说出事情真相,禅师虚怀若谷,若真想反问,早就可以怼的我哑口无言!”
禅师摇摇头,但表情满意的回答:“不敢当!”
当然,利用此间隙,苏子瞻也跟赵仲明说明白了,刚才南陵温和高僧交流的内容,期间两人用了很多禅宗的公案,作为暗示:
禅师一开始以退为进,恭维三人是非贵即贵者,不应该挂怀于山林小庙的事。
南陵温便用曹操的话,说明有人幸运便一定有人不幸,因此来表示:三人是贵客或者是非者,还得看后续。
接下来,禅师用鸠摩罗什三藏法师翻译《中伦颂》里的“不执两端',来说明自己的真正的心态:他从来没有避祸的心。
南陵温便知道是因为世俗的影响,但若想要传法,必须要着相,否则大众如何开启心智,他劝慰禅师无需多计较。
禅师用清静之地说明此事影响很大,南陵温只得点破,此处方丈执着了,问要不要烧些佛像,来帮助禅师放下。
毕竟是大德禅师,立马就领悟自己有执念,于是便表态愿意把事情说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