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接下来一段时间,郭子仪没有任何行动,他命令大军驻扎。
既不去叫骂,更不攻城。
郭子仪的主力,就躺在军营里,仿佛是来五阮关旅游的。
田承嗣一边喝酒,一边将郭子仪的动静汇报给史思明。
史思明得知郭子仪在五阮关外躺平摆烂,更加笃定郭子仪就是来壮声势,吸引自己分兵的。
当然,史思明一边监控郭子仪的行动,一边派人盯着在常山的李光弼的行踪。
史思明也不是非要攻下妫州不可。
如果这个时候,李光弼从常山发兵攻打幽州,他也会很开心,可以快速从妫州抽离回幽州。
他最希望的就是跟李光弼打阵地战。
李光弼固然是用兵高手,但李光弼麾下的唐军整体的战力是不及史思明的。
遇到阵地战,李光弼输的概率非常大。
所以史思明对李光弼的行踪更感兴趣。
不得不说,史思明的算盘打得非常好,妫州紧接着幽州,他一手继续围困柳城,一手锁死妫州。
却还有充分的战术空间回旋对付李光弼。
总之,在史思明的地盘,他的战术操作空间非常大,怎么打,似乎都能占据主动地位。
用史思明自己的话来说:除非现在郭子仪破了五阮关,将主力推进到幽州,这个时候李光弼必然也会行动。我就会多面受敌,即便从妫州撤回来,也将面临唐军两大主力。我就只能放弃对柳城的继续围攻,全力与唐军决战。
而在史思明看来,郭子仪破五阮关的概率,就跟杨国忠为国献身一样。
转眼进入十一月,妫州一带的气温已经下降到零下二十来度。
在这种极寒的温度下,叛军每天依然如同钢铁一样在行动着,他们组织了大量的队伍,对周围山地上的植被快速砍伐。
大量的投石机出现在妫州城外。
唐军的弓箭也终于消耗得差不多,叛军开始加速在城外堆积土地。
很难想象,被冰冻得坚硬的泥土,依然被他们挖出来,堆积了起来。
在东北局势进入严酷的对峙的时候,西北的局势也似乎变得严峻起来。
吐蕃提出的议和被大唐圣人拒绝,京畿道开始了新一轮的募兵,主战情绪空前高涨。
吐蕃大相尚结赞不得不亲自赶往日月山开始督促堡垒的修建。
在陇右唐军强势推进的时候,原本打算将战略重心偏往西域的逻些城,已经走出了第一步,从大勃律国走。
奈何,这个时候,逻些城突然接到了西域方向的消息:大勃律国被唐军攻占!
这个消息震惊了逻些城。
逻些城假装议和,实则准备做战略重心转移的意图,被大唐圣人拒绝议和所破坏。
而转眼间,又收到了大勃律国被唐军攻占的消息。
这相当于吐蕃的三条路,现在都被堵死了。
战略转移已经不可能了。
接下来,就只能在陇右和唐军死磕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