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朝义给安守忠的命令很简单:不准主动出击!
众所周知,在古代,上级的命令,一般都给的非常模糊。
以便于出问题了,随时甩锅。
不准主动出击六个字,有一个确定的信息:不准。
但后面的主动俩字,却把这个确定的信息瞬间又模糊化。
安守忠心中大怒。
什么他妈的叫不准主动出击!
什么他妈的叫他妈的不准主动出击!
是敌人不对我动手,我就不对敌人动手?
敌人要对我动手了,我被迫还击?
这里的模糊地带就在于,事后如果输了,史朝义就说是安守忠主动出击的,自己有言在先。
如果赢了,史朝义就说,自己安排妥当,让安守忠保守打法,才稳住了大局。
总之,我史朝义把话撂在这里了,不准主动!
“为什么会有这种命令?”安守忠质问被派过来的王伷。
王伷说道:“大夫已经下令全军撤回,上面是担心将军主动出击,有意外发生,现在大夫的意思是,全军主力安全撤回。”
王伷的用词也很讲究,全军主力安全撤回。
并不是说全军安全撤回。
这是不一样的。
全军主力,包括了安守忠的这一路兵马
之前史思明给安守忠调拨大军,是让他去拦截郭子仪的。
史思明敢给粗制滥造的新兵给安守忠吗?
显然不可能!
所以安守忠手里的兵,是实打实叛军精锐部队,是原幽州兵马。
现在大的战略做了调整,史思明已经不在乎郭子仪是不是被打败了。
因为从大战略来看,郭子仪就算被安守忠打败,意义也不大。
反而可能会坏事。
假设安守忠跟郭子仪打了一场,打黏住了,主力都撤了,李光弼腾出手了,把安守忠给做了怎么办?
战略层面已经被完全掣肘,战术的临时胜利,可能会导致更大规模的战败。
给安守忠下达这样的命令,你也不能说史朝义错。
安守忠叹了口气,好不容易熬到郭子仪开始渡河,他觉得这一次的战术,是可以击败郭子仪的。
没想到这个时候,史思明却改变了战略。
“难道我们眼睁睁看着唐军渡河过去,攻击我军?”
“不不,将军,现在主力已经开始尽数撤退,等唐军完全渡河,再抵达战场,留下来的那些,已经不重要了。”
听到这里,安守忠脑袋上冒出了无数个问题。
怎么突然之间就要撤军了,而且还如此紧急。
似乎看出了安守忠的疑惑,王伷说道:“将军,胡人劫掠沧州后,往幽州撤退,大夫担心胡人在幽州对我们不利。”
“好。”安守忠叹了口气说道,“我这就下达撤兵令。”
安守忠显然不相信王伷给的这个理由。
如果胡人抢完后北上想回辽西,史思明完全可以分一支兵马去幽州,牵制住胡人即可。
没必要全军撤退。
但安守忠没有多问,安庆绪失势,史思明做大,他安守忠现在虽然有一万兵马,但下面那些将领,都是史思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