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长安(1 / 2)

几天后,长安城大明宫内,武则天立于龙案之旁,凤阁侍郎张柬之等一众官员肃立阶下。

上官婉儿正高声诵读着狄仁杰自幽州呈上的奏章。

然而,当读到涉及李青霞和虎敬晖的部分时,武则天眉头忽然皱起,陷入了沉思。

奏章读罢,上官婉儿偷眼观察武则天,只见她眼睛盯着殿外,仿佛神游于九天之外。

张柬之见状,连忙轻声呼唤:“陛下,陛下……”

武则天这才从沉思中回过神来:“念完了?”

上官婉儿恭敬地回答:“是。”

张柬之随即上前一步,请示道:“不知狄公所请之事,陛下以为如何?”

武则天长长舒了一口气,却没有直接回答张柬之的问题:“如此奇案,事涉两国,地跨千里,错综复杂,狄怀英竟在旬月之间将其勘破,堪称是神乎其能啊!”

只看言辞确实是盛赞狄仁杰,但武则天的脸上却并未流露出过多的喜悦,语调也显得颇为平淡。

张柬之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立刻察觉到了这点异常。

他脸上堆起笑容,接着武则天的话头说:“更可贵的是,狄公亲救吉利可汗,助其平叛复国,弥兵止戈,使两国重修于好。又令吉利俯拜于天朝阙下,使陛下皇泽被于夷狄,天朝威名彰于列邦,实在是居功至伟。”

武则天眉头一挑,点了点头,转过身去。

张柬之又扫了一眼武则天,嘴上也不停:“再有,狄公在幽州期间,恩养百姓,裁汰劣员,废除苛政,宣扬教化,使王化被于万民,这也是大功一件呀!”

听到这里,武则天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她转身对张柬之笑道:“你呀!好了,好了,狄卿所奏,不必交吏部及兵部核査。照准便是。”

张柬之闻言大喜,赶紧谢恩:“陛下圣明!”

——

又过了数日,长安城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迎接突厥吉利可汗来长安议和。

此次的朝见的规模又远在前次始毕可汗议和之上,长安十二卫悉数出动,自长安通化门列队,拱卫直到大明宫门前。

大街上人头攒动,长安人都争相来看突厥可汗的样子,成千上万百姓都见证了这一盛事。

狄仁杰和吉利可汗二人骈马并行,手牵着手,彰显着从个人到两国之间的友谊。

赵既和李元芳与有荣焉,混迹在狄仁杰和吉利可汗身后的队伍里,享受着百姓们的欢呼。

只是可惜没有安排画师将这一幕画下来,否则多半也是一副传世杰作啊。

太极殿上,武则天与吉利向天盟誓:两国盟好,永绝兵患。

下站朝臣以狄仁杰为首,连同突厥使节,纷纷朝拜,山呼万岁。

在黄昏的余晖中,盛大的庆典已悄然落幕,武则天和狄仁杰皆褪去了华服,换上了轻便的便装,稍事休息。

毕竟晚间还有欢迎吉利可汗的宴会,武则天和狄仁杰都要参加。乘此间隙,两人悠然在御花园的幽静小径上漫步,叙君臣之谊。

武则天心情大好,快步走在前方,狄仁杰则保持着半步之差,紧随其后。

走了一段路程,武则天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截了当地问道:“名单呢?”

狄仁杰不假思索,张嘴就来:“匪首金木兰已死,据逆党俘虏交代,那份名单只有她一个人掌握,她一死,名单自然也就没了。”

武则天审视了狄仁杰片刻,追问道:“此话可信吗?”

狄仁杰不愧宰辅气度,博闻强识,多年前的奏疏随口而出:“陛下即位之初,上应天意,下顺民心。越王、徐敬业等身自肇乱,地方尚且没有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