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啼鸟自怜人去后,幽芳应恨我来迟(2 / 2)

满屋子全都是,王怀民皱起眉头苦思,最后还是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

见状,苏清欢也不再兜圈子:“拓跋公主所覆正是一个‘烛’字,烛光可不是满屋子都是嘛,但也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拓跋公主以此为题,当真巧思。”

他接着解释道:“拓跋公主说了一个举字,用的乃是《韩非子》中举烛尚明的典故。

举烛尚明说的是有人在晚上给燕国的丞相写信,因为天太黑就对仆人说举烛。而他嘴上说的时候,手不自觉就在信上写下了举烛二字。

燕国的丞相收到信以后,看到举烛二字很是欣喜,所谓举烛者,尚明也,就是要选拔有才能的人加以任用。他把这个道理讲给了燕王,燕王也采纳照办,国家大治。

结果虽然是好的,但却不是说话者的本意。

而我说的是龙字,用的乃是《山海经》中的‘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至于公主所说的玉烛,则是用的《尔雅》中的‘四气和谓之玉烛......四时和为通正,谓之景风’。”

苏清欢解释完以后,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苏大人当真是善解人意,苏大人和公主的默契也令飞雪佩服。”拓跋飞雪冷冷说道。

听拓跋飞雪这话,苏清欢就知道她也明白了苏清欢刚刚给大乾这边人的提示。

苏清欢先是讪讪地笑了一下,又和李殊眉含笑对视了一眼,便接着说道:“请大乾继续出题。”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接着李殊眉说了一个“乐”字出来,苏清欢看着摆在自己面前的清蒸鲈鱼,立马就想到了答案。

李殊眉用的乃是庄子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而苏清欢又说了一个龙字出来,用的乃是伍子胥劝谏吴王不要微服出巡的典故,“白龙鱼服,见困豫且”。

听到苏清欢又说出了一个‘龙’字,场中人很难不觉得他是故意的。

北魏的人一开始并没有猜出来,各自罚了一杯。

李殊眉后来又说了一个“史”字,用的乃是《论语》中的“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而至此,拓跋飞雪也猜出了谜底,射了一个“鯈”字。

听到拓跋飞雪的答案,苏清欢也不得不感慨,这拓跋飞雪果然不可小觑。

鯈鱼乃是《山海经》中的神兽,传说“食之可以已忧”,吃了鯈鱼就会无忧无虑,正好呼应李殊眉最开始说出的‘乐’字。

......

如此行了十几轮酒令,大乾在苏清欢明里暗里的帮助下,赢得多输的少。

当然苏清欢也不是次次都能猜中,有些时候他们用一些大乾历史上的典故,他就不太熟悉。

经过这么多轮比拼,苏清欢也算看出来了,拓跋明珠这货比什么酒令都没问题,太他妈能喝了。

除了那些因输了吃的罚酒外,他还时不时地自斟自饮上几杯,这酒量当真不是盖的。

酒酣耳热之际,座中人的兴致也渐渐高涨了起来,酒宴不知不觉就进行到了后半夜。

而不玩射覆酒令后,大家又比起了作诗。

原本以为比作诗必定是大乾的人独领风骚,但拓跋飞雪一首咏菊花的诗吟出,直接冠绝全场,让其他人作的诗瞬间黯然失色。

“我昨日在驿站中见那些菊花已经快要败了,却一直无人欣赏,这才有感而发,作了这首诗出来。”拓跋飞雪自得地说道。

“啼鸟自怜人去后,幽芳应恨我来迟。

菊花快要落尽,明明是我恨菊花败早,却说成菊花恨我来迟,确实写的好啊!”王怀民感慨道。

“我还是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