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稻麦轮作(2 / 2)

刘璋接过彭羕递来的文书,他大致的浏览了一遍,随即满意的点了点头,拍板让信使发往汉中。

时间很快来到十月,刘璋驱车自长安而出,来到关中的陇原上,观察起了冬小麦的种植和生长情况,他下了马车,站在田垄上,神情若有所思。

起初,关中之地的主粮以粟为主,这一点可从商鞅变法的时候有纳粟拜爵这条规则可以看出,秦汉之际关中百姓并没有种植小麦的习惯。

直到汉武帝之时,由于长安作为帝都,长安日渐繁荣,人文荟萃,导致人口激增,官民的食粮供应逐渐成为难题。

而解决供粮问题的方法有二,一个是开垦关中荒地,增加粮食产量,一个是从关东运送粮食到关中,只是水路运输路途遥远,加上黄河险要,渭水河道迂回曲折,运输颇为不易,路途上的耗损也十分巨大。

所以要解决关中粮草不足的问题,惟有立足于当地,以三辅为中心,即关中地区的农业为主,来维持长安这座帝都所需的大量粮食和海量的物资消耗。

这个时候秋种夏收的冬小麦,便得到官府的重视和推广,在官府的推动下,关中百姓开始种植起了冬小麦,使之得以与粟或大豆轮作,缓解了只种粟时青黄不接的困境。

当时有名氾胜之的官员,将五谷主粮及瓜、瓠、芋、桑等十三种作物的种植经验编纂成册,书中对土地的精细利用、对每棵作物的精心照料,被用以教导督促关中百姓种植小麦。

自此以后,小麦逐渐取代粟,成为关中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加之小麦亩产量高,大面积种植后,关中地区的粮食供应将大大增加,同时也带来了种植结构、耕作技术等方面的优化。

刘璋望着面前青绿的麦田,他心中自觉光凭小麦还不足以支撑他的霸业,唯有获取到优良的稻种,做到稻麦轮作,将冬小麦和种稻结合在一起,获取更多的粮食产出,他的霸业才可以称得上稳妥,毕竟稻田的产量胜于粟、麦这些农作物。

在封建时代争雄天下,粮草是一等一的大事,有了足够的粮草,才能孕育出更多脱产的士卒,而脱产的士卒,是战争中不可或缺的利器。

一念至此,他想起了被他派遣到交州的张裔,张裔从兴平元年被他派遣到交州寻觅稻种和棉花,如今已经快两年了,虽是偶有音讯传来,但优良的稻种和刘璋心心念念的棉花还是没有个苗头,却是不知现在情况如何了。

稻种,尤其是占城稻,性早莳、早熟、耐旱、粒细,宜于高仰之田,可与晚稻配合成为双季稻,使谷物产量大为增加,也可与冬小麦一起轮作,可谓是国之利器。

而棉花,在如今小冰河期降临的当下,能够提供足够的保暖措施,不至于使得一场严冬过后,士庶百姓饥寒交迫的死去,导致北方汉族人口大减,五胡趁机侵扰横行华夏。

思绪至此,刘璋蹲在田垄上,目光飘远,望着南方,冀望能看到张裔归来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