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官寺。
归降刘璋的军司马李休站直了身子,仿佛一颗挺拔的青松一般,只头颅未曾高昂起,而是略微倾斜向下,摆出了一副精神的体态,外加恭敬的态度。
不容李休不做出这幅姿态,毕竟在他面前的站立着是他的新主公-益州牧刘璋,每次会面,他都想着给刘璋留下一个好印象,至少不坏的印象,怎么说他都是一介降人。
只是令李休心中感动的是,刘璋只在他的数步之内,对他似是没有什么防备和戒心,不曾因为他降人的身份而与他相距甚远。
“李卿是南阳郡人?”正在观赏南郑官寺庭院的刘璋,冷不丁的发出了一声询问,至于询问的对象,自然是他今日特意召见的李休了。
李休听得问询,他向前一步,拱手必恭必敬的答道:“休正是南阳郡人,昔年南阳郡被黄巾渠帅张曼成占领,黄巾贼四处劫掠杀戮,威逼迫害南阳郡的世家豪族,为了避免在黄巾贼的手中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故而休举族迁徙到了汉中……只今时今日天下的乱局,究其祸根,莫不是起至黄巾贼。”
阐述完自身进入汉中郡的缘由后,李休针对黄巾贼批斗了一番,言罢他更是长叹了一声,叹息中带着对黄巾贼深沉的恨意。
“黄巾贼。”刘璋喃喃着李休对黄巾士众的称呼,在他前世所学所识中,造反有理,革命无罪,黄巾士众是起义,而不是作乱,黄巾士众不是贼,而是一群义士,毕竟若不是民不聊生,百姓又怎会揭竿而起,造就东汉乱局的过错,错不在黄巾士众,错在汉室皇刘,错在官宦世家。
不过这份超越时代的理念,刘璋只能暗藏于心,却是说不得的,他只是委婉的道了一声:“朝廷公然卖官鬻爵,地方上官宦视民如鱼腩,加之豪强横行乡野,致使天下民不聊生……就算没有黄巾贼,也有白巾贼、黑巾贼,这天下的乱局,又岂是区区黄巾贼所致。”
“明公教训的是,若是君明臣贤,上下相安,如张角此类的野心之徒,断然是没有机会作乱的,而就算张角作乱,意图擅行威福,只地方上一介都尉便可绑缚张角,投入大狱,杀之以谨后人。”李休不敢反驳刘璋的话,他附和了一声。
听着李休不真不切的话,刘璋轻微的摇首,他知晓李休对他的一席话不是心服,只是碍于权势地位俯首而已,但他也没有过多的说些什么,他扯开了话题:“李卿擅长土木,不知对栈道修建是否有心得。”
‘栈道?’李休脑中千回百转,对着刘璋所说的栈道分析了起来,蜀地为群山围绕,出蜀的道路十分艰难,只能于高山峡谷之间修筑栈道,才能与四方通行。
面前的这位明公有出蜀的意图,至于通向何方,考虑到蜀地北向关中需要用上栈道,而东出荆州可以顺大江而下,李休心思通达,他下了一个推断,刘璋有北向关中的想法。
李休没有去思索太久,片刻后他回应刘璋道:“禀明公,我李氏祖上以土木为营生,曾经出过将作大匠,无论是宫室营造,还是城池建筑,抑或是明公所言栈道,皆是精通的。”
刘璋闻言面露笑意,他转身看着语气里多少有些自豪的打灰老哥李休:“李卿可知道子午道?”
“子午道?”李休重复着刘璋的话,同时他点了点头,示意他知晓这条关中和汉中往来的道路,不知道也说不过去,毕竟他来到汉中已有数载了。
刘璋颔首,他上前拍了拍李休的肩膀:“现下有一桩事情需要李卿去做,恐是要劳苦一番李卿了。”
“不敢,明公有令,休自当效命。”李休有些受宠若惊,他连忙俯首回应了一声。
……
走马岭,新阳平关城。
比起州牧府书吏孟节所预料的更快一些,受到刘璋召见的荀攸和张肃眼下并不在白水关,而是已经赶到了新阳平关城,赶路多时的二人打算在新阳平关休整一夜,而后第二天赶赴南郑觐见刘璋,不然灰头土脑、精神不振的抵达刘璋面前,有些失却风雅了,也多少对刘璋有些不敬。
此刻荀攸和张肃倒是没有去休息,他们是午后时分赶到的新阳平关,趁着日头未曾西降,二人于新阳平关的城楼上散起步来,观略一番当初新阳平关攻防战遗留的痕迹,同时审视一番这座阻挡蜀地大军多时的坚城。
“当真是一座坚城,难怪能阻挡明公多时……致使明公只得出奇谋,南渡沔水、缘山而行,偷渡到定军山去,方才拿下了汉中。”张肃自城头往下望去,山路崎岖,攻城的道路艰辛无比,加上守军居高临下,攻城的一方不管有什么举动,守军都可以尽收眼底,无外乎他的明公放弃了自阳平关攻入汉中的想法,不得不另觅通道。
荀攸颔首,他叹了一声:“攻城本就不易,更何况新阳平是一座山城,米贼张鲁又是精心打造建筑,安排了精卒据守,粮草充足……若非明公智谋略不出世,伐林取道,突入到定军山,只怕就算打到明年,阳平关也是拿不下的,汉中虽在咫尺,却有若天涯。”
“是啊。”张肃应和的一声,他指着新阳平关城墙上战争留痕道:“只见城头瓦石多有破损,城墙上插着的箭矢有若牛毛,便可知道当时的攻城之战有多么激烈,可就算这般迅猛的攻城,都未曾听闻我军有人能登上新阳平关的城头……啧啧啧,这山川之险,当需敬畏。”
荀攸闻言轻笑道:“山川之险,固当敬畏,可也不能过分凭恃,如米贼张鲁,依仗阳平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却是忽视了眼皮子底下的定军山,待到明公引军突至定军山,张鲁只得仓皇而逃,弃汉中于不顾。”
“然也,在德不在险,山川之险不足凭恃。”张肃举目看着即将没于西山的太阳,他感慨了一句。(本章完)
南郑,官寺。
归降刘璋的军司马李休站直了身子,仿佛一颗挺拔的青松一般,只头颅未曾高昂起,而是略微倾斜向下,摆出了一副精神的体态,外加恭敬的态度。
不容李休不做出这幅姿态,毕竟在他面前的站立着是他的新主公-益州牧刘璋,每次会面,他都想着给刘璋留下一个好印象,至少不坏的印象,怎么说他都是一介降人。
只是令李休心中感动的是,刘璋只在他的数步之内,对他似是没有什么防备和戒心,不曾因为他降人的身份而与他相距甚远。
“李卿是南阳郡人?”正在观赏南郑官寺庭院的刘璋,冷不丁的发出了一声询问,至于询问的对象,自然是他今日特意召见的李休了。
李休听得问询,他向前一步,拱手必恭必敬的答道:“休正是南阳郡人,昔年南阳郡被黄巾渠帅张曼成占领,黄巾贼四处劫掠杀戮,威逼迫害南阳郡的世家豪族,为了避免在黄巾贼的手中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故而休举族迁徙到了汉中……只今时今日天下的乱局,究其祸根,莫不是起至黄巾贼。”
阐述完自身进入汉中郡的缘由后,李休针对黄巾贼批斗了一番,言罢他更是长叹了一声,叹息中带着对黄巾贼深沉的恨意。
“黄巾贼。”刘璋喃喃着李休对黄巾士众的称呼,在他前世所学所识中,造反有理,革命无罪,黄巾士众是起义,而不是作乱,黄巾士众不是贼,而是一群义士,毕竟若不是民不聊生,百姓又怎会揭竿而起,造就东汉乱局的过错,错不在黄巾士众,错在汉室皇刘,错在官宦世家。
不过这份超越时代的理念,刘璋只能暗藏于心,却是说不得的,他只是委婉的道了一声:“朝廷公然卖官鬻爵,地方上官宦视民如鱼腩,加之豪强横行乡野,致使天下民不聊生……就算没有黄巾贼,也有白巾贼、黑巾贼,这天下的乱局,又岂是区区黄巾贼所致。”
“明公教训的是,若是君明臣贤,上下相安,如张角此类的野心之徒,断然是没有机会作乱的,而就算张角作乱,意图擅行威福,只地方上一介都尉便可绑缚张角,投入大狱,杀之以谨后人。”李休不敢反驳刘璋的话,他附和了一声。
听着李休不真不切的话,刘璋轻微的摇首,他知晓李休对他的一席话不是心服,只是碍于权势地位俯首而已,但他也没有过多的说些什么,他扯开了话题:“李卿擅长土木,不知对栈道修建是否有心得。”
‘栈道?’李休脑中千回百转,对着刘璋所说的栈道分析了起来,蜀地为群山围绕,出蜀的道路十分艰难,只能于高山峡谷之间修筑栈道,才能与四方通行。
面前的这位明公有出蜀的意图,至于通向何方,考虑到蜀地北向关中需要用上栈道,而东出荆州可以顺大江而下,李休心思通达,他下了一个推断,刘璋有北向关中的想法。
李休没有去思索太久,片刻后他回应刘璋道:“禀明公,我李氏祖上以土木为营生,曾经出过将作大匠,无论是宫室营造,还是城池建筑,抑或是明公所言栈道,皆是精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