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了花,所有的花瓣按颜色分开,清洗后晾干。
花瓣轻,风一吹便飞的到处都是,晾晒时花瓣上还要盖一层薄纱布。
到了三月二十五,大部分月季花都已经被林小满摘了,还剩下一小片,林小满交代给周全。
林大江又在作坊交代了一番,林小满也把作坊交给林春花。
除了李桃花要忙食铺不去,林大江带着三个孩子赶着谢家的马车,带上林庄,一起赶去县城。
原本林庄媳妇抢着要去的,但看林家去的是林大江才不甘心的换了林庄。
马车都走远了,还在嘀咕两个大老爷们怎么照顾得好几个孩子。
林大江赶到青石巷天还没黑。
这次他带了不少米面调料,还有自家种的青菜豆角,能带的李桃花都给他们带上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甚至还有不少腊肠和松花蛋,还有一条五花肉。
院子里没人,林大江便去谢家敲门。
开门的正是正是林惊蛰。
“爹?庄叔?你们咋来了?”
林大江道:“不止我们来了,小满、谷雨、立冬也来了。你和耀光二十八那日要去观山书院,我和你庄叔一合计,便过来照看几日。”
林耀光听着声音出来,看到林庄,“爹你来了。”
“是啊,你娘担心你在外面吃不好,让我过来的。”
林大江见只有他们二人,便问:“辞安和耀文呢?在县学?”
“是啊!来的第二日,辞安他们就去县学了。”
“我和耀光白日里在辞安这边,中午随便应付下,晚上辞安会做饼,我会做肉,将就着吃。”
林大江道:“怪不得瘦了点。”
林惊蛰摸了摸下巴,“有吗?”
“你们进去吧,还有两日,抓紧看书,观山书院是除了县学外最好的书院,惊蛰你要是考不上,辞安他们都在县城,你就得回大义镇了。”
林惊蛰笑笑,“没事,我要是考不上,我就去明义堂,等明年三月观山书院开考,我继续来。”
“你个臭小子。”林大江又喜又忧。
喜的是自己的好大儿心态好,忧的是这样子的心态,何时能考上观山书院?
不过愁也没用,毕竟惊蛰学得晚,考不上观山书院也在情理之中,考上了才是意外之喜。
这么想,林大河也就想开了。
为了不影响两人看书,林大江和林庄先走。
“等辞安他们从县学回来,你们一起过来吃饭,要是长生在,也一起来。”
林大江和林庄到青石巷口的宅院,林小满已经在准备晚食了。
林庄见院子里堆着五六捆柴,找了把锄刀用砂石磨亮,将柴全劈成四半。
又用麻绳,一捆一捆的捆起来。
这么会功夫,林小满已经把五花肉处理好炖上了。
上次只买了大铁锅,这一回李桃花把家里多出来的炖锅和炭炉都包好让他们带来了。
五花肉用炖锅小火慢炖,就这么吊着,等县学下学,差不多便好了。
之后,林小满又把村里带来的筒骨炖了,就在铁锅里,炖上个大半时辰。
等这些都做好,她准备做个麻辣香锅。
家里带来的小酥肉、肉丸子是现成的,林小满又把土豆切成大块,豆角切成小条,从坛子里抓了一把酸萝卜,提前把麻辣香锅的材料备好。
才一会功夫,红烧肉的香味从灶房里传到院中。
原本不饿的林庄只觉得肚子里的馋虫被唤醒,咕噜咕噜的叫了一声。
怪不得村里人常说林家吃得好,这香味谁能顶得住,换做他,能干掉四碗饭。
幸好他来时,大哥大嫂让他带了一袋白米,还带了不少土豆番薯,就连猪油也带了两罐。
加上媳妇让他带的盐、一袋白面、一袋玉米面,又给了他三两银子。
要不然等会吃起来,可真是老脸都要丢尽了。
想到这,林庄便想多干点活,他力气大,院子里的柴很快都劈完了。
一捆一捆的全都捆好,摆在院中。
林庄朝正在烧火的林大江喊:“大江兄,这些柴放哪里?”
林大江见小满得心应手,便起身出门,“南边有个柴火房,我带你过去。”
两人各自搬起柴火,一趟又一趟,来回了十几次才搬完。
柴房堆得满满当当,林大江笑着开口,“这下半个月的柴火不愁了。听惊蛰说县里的柴火都要买,真是奢靡,明日几个孩子读书,咱去附近县外看看,能不能捡些柴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