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德治与法治(2 / 2)

看到上面的诸葛丞相似乎有些疑惑,见一。名儒生直接走出来,然后“锵”的一声抽出自己手中的长剑。

由于现在场内的都是自己人,所以也没有人高喊什么护驾,反倒是都老有兴致的看着那名儒生。

而赵楷的脸上则露出了得意的笑容,这些儒生的知识可都是自己传授的,他们所有的思想都受到了自己的影响。

等到他们说出来,岂不是能震惊这两名千古名相。

只见那名儒生抽出自己手中的宝剑之后,然后用手中的宝剑对诸葛亮说道。

“这就是维护法治的基础,只要手中有剑,不管任何人都需要听从您的想法。”

听到对方的话后,诸葛亮哪还能不明白,这个话说的就是武力。

手中拥有足够的武力和军队才是推行法治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所有的法律彻底的贯彻下去。

军队是暴力机构,实行任何事情暴力机构都是不可或缺的。

法治是知道了,那德治是什么呢?德志和那块方形的物体有什么关系呢?

此时,另一名儒生上前一步,恭敬地行礼后说道:“丞相大人,此方形之物,看似平凡,实则蕴含着深厚之德治理念。德治,并非空洞之口号,而是通过教育、感化、引导,使民众内心尊崇道德规范。”

“这方形之物,可象征着经典书籍、礼仪规范、仁爱之心等。它提醒着我们,以仁德为本,以礼待人,以爱治国。当民众皆受德治之熏陶,便会自觉遵守道德准则,国家方能长治久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看着面前的这名儒生,滔滔不绝的形容着自己手中的这块方形物体诸葛亮总感觉有些违和。

但是还没等诸葛亮开口,坐在最上面的赵楷就直接开口了。

“说人话。”

原本还在滔滔不绝的儒生听到赵楷的声音后立刻闭上了自己的嘴巴,然后重新组织了一下语言。

“不知丞相可曾听闻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这句话。”

面对儒生的提问,诸葛亮淡定的点了点头。

“自然知道,其意思是君子有卓越的才能、高超的本领,不到处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时候才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应具备的品质和行为准则。一方面,君子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积累知识与技能,如同将珍贵的器具藏于身上。”

“另一方面,要善于等待合适的时机,不急于表现,一旦时机来临,便能果断行动,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取得成功。”

诸葛亮直接一口气就将这句话的意思完完全全的剖析了出来,说完之后,诸葛亮还拿起了放在身旁的水杯,美美的喝了一口

但是下面的儒生却摇了摇头。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身上要常有一把武器,需要用的时候就可以用。”

“简而言之就是有些人他们虽然违反了道德,但他们毕竟没有违反法律,如果一键将他们的头砍下来,那终归是有些用法过度。”

“这时候我们手上这块翻转物品啊不。据陛下所说,这是板砖对这块神圣的板砖自然就派上了用场。”

“只需要轻轻的一砖就可以达到提神醒脑的作用,若是对方还不服从,那就多来几板砖,他们总有一次会听从的。”

“这便是所谓的德治。”

诸葛亮目瞪口呆的看着自己面前这个侃侃而谈的儒生,整个人都有一种三观被打破的感觉。

而坐在最高处的赵楷则是满意的点了点头,没错,就是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