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2 / 2)

三人远眺着山下的滔滔黄河水,憧憬着未来。颠簸了很久,终于到达了忻县。

在一家土菜馆子,三人点了水饺,以及当地的特色小吃豆面抿面、油糕,还问老板多点了一份黄米馍馍,去太原的火车上要吃一点。老侯从家里也给拿了好些干粮,多备一点总是没错,三个男子汉不能饿肚子啊。

到了忻县一带,就有了火车。从1904年的正太铁路开始,晋地铁路已经历近120多年的历史。1894年,孙中山曾上书李鸿章,提出在全国修筑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动荡的民国,晋地基本修通了同蒲铁路。从50年代末到改革开放的20年间,晋地这个能源大省铁路线就更密集了。

跟着两个师父,小侯泽一路上看到了好多新鲜事物,他暂时忘记了乡愁,这些年王风攒了些积蓄,老关虽然少一点,但是也还有一些,临走前,老侯偷偷给侯泽塞了点。他们一路上吃的还不错,到达太原以后,王风还奢侈的给师哥和小徒弟点了个过油肉开了个荤。

王风不是全真派的道士,所以有些方面比较宽松。但是他们的规矩不吃狗肉,大雁,乌鱼,牛。老牛善,乌鱼孝,大雁贞,狗忠诚。

90年代初,很多方面开始恢复正常,和师徒们相关的工作也逐渐恢复,但是他们去了帝都要暂住在东岳庙附近,是王风的同门师兄弟帮助安排的。那个年代,进帝都还是要开介绍信的。

太原进帝都的火车穿过了很多隧道,难以想象铁路工人吃了多少苦,隔行如隔山,每一行都有自己的英雄。

从此刻开始,三人就正式开启了帝都生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许多年后,加入正规军的三人再返保德县,看望父老乡亲,老侯看着一表人才的儿子,由衷的感激着关清和王风,他们都把彼此当作贵人。

打点好一切,老侯又做了一大桌好菜,这一走,三人还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王风和关清也早早的来到老侯家,照例王风帮着小红做菜,关清陪着老侯拉家常。

关清把屋子的钥匙交给了老侯:“我们一走,房子就没人打理了,我看你大儿回来总是和你们挤一个屋,以后你们就把那个房子当自己家,也宽松些。我们万一回来了也有个地方落脚。”

老侯也没客气,直接把钥匙放到了柜子里,毕竟房子不住人就要倒塌,为了以后他们常回家看看,他一定要打理好这个房子。

老侯仔仔细细的把关清记在了心里,他无意间帮助的年轻人,没想到变成了自己儿子的师父,怎么想都觉得很奇妙。

从保德县离开去北京,并不能直达。据光绪三十三年《保德州乡土记》记载:“全境道路恶劣,着名险阻,车不能行,马亦难驰,转运艰难,行旅苦之”。50年代末期,保德县经高地至沙泉公路通车,最远可到阳方口。60年代末期开始可以到达忻县,70年代年扩建成为沟通晋陕之要道,可通20吨汽车,80吨拖车等大型载重汽车。

师徒三人就是坐着当年的重型大卡车离开保德县,前往当时的忻县,一路上尘土飞扬。师徒三人,看着远去的村庄,心中感慨万千。

小侯泽第一次远离家乡,既向往又不舍,不是走投无路,谁会愿意远离故土。

王风看着这个待了十几年的地方心有不舍。虽然他是一个修行人,也知道凡事皆有定数。

关清虽然住了没多久,但是这里是命运大转折的地方,是他开启好运的福地。

老话讲,人在转大运的时候,会更换住所,远离家乡,人际交往的圈子也会改变。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三人远眺着山下的滔滔黄河水,憧憬着未来。颠簸了很久,终于到达了忻县。

在一家土菜馆子,三人点了水饺,以及当地的特色小吃豆面抿面、油糕,还问老板多点了一份黄米馍馍,去太原的火车上要吃一点。老侯从家里也给拿了好些干粮,多备一点总是没错,三个男子汉不能饿肚子啊。

到了忻县一带,就有了火车。从1904年的正太铁路开始,晋地铁路已经历近120多年的历史。1894年,孙中山曾上书李鸿章,提出在全国修筑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动荡的民国,晋地基本修通了同蒲铁路。从50年代末到改革开放的20年间,晋地这个能源大省铁路线就更密集了。

跟着两个师父,小侯泽一路上看到了好多新鲜事物,他暂时忘记了乡愁,这些年王风攒了些积蓄,老关虽然少一点,但是也还有一些,临走前,老侯偷偷给侯泽塞了点。他们一路上吃的还不错,到达太原以后,王风还奢侈的给师哥和小徒弟点了个过油肉开了个荤。

王风不是全真派的道士,所以有些方面比较宽松。但是他们的规矩不吃狗肉,大雁,乌鱼,牛。老牛善,乌鱼孝,大雁贞,狗忠诚。

90年代初,很多方面开始恢复正常,和师徒们相关的工作也逐渐恢复,但是他们去了帝都要暂住在东岳庙附近,是王风的同门师兄弟帮助安排的。那个年代,进帝都还是要开介绍信的。

太原进帝都的火车穿过了很多隧道,难以想象铁路工人吃了多少苦,隔行如隔山,每一行都有自己的英雄。

从此刻开始,三人就正式开启了帝都生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许多年后,加入正规军的三人再返保德县,看望父老乡亲,老侯看着一表人才的儿子,由衷的感激着关清和王风,他们都把彼此当作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