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当赵岐想要调兵的时候,他才发现文书上根本就没有盖印。
他又回去找到了张济,张济却回答他说:“文书我已经出具了,我的职责是负责洛阳的军队,这支军队的目的地已经超出了我的职责范围,我的印鉴已经没有用了,你需要秦王府的印鉴。”
赵岐又去了秦王府,这一次他聪明了,没有去找杨阜,反而找了蔡邕,希望蔡邕可以帮他一把,盖上印鉴。
不过他依然没有成功,因为蔡邕告诉他,印鉴的事情现在不归秦王府管理,因为董仲颖已经带走了印鉴。
想要在文书上盖印非常简单,把文书留下,他会和其他公文一样发到许县,等待秦王的盖印后再发还洛阳,这样就可以了。
“现在袁术凶暴,朱公伟在苦苦支撑,每日等待援军望眼欲穿,这样一来一回,会耽误多少朝廷的大事。”赵岐对蔡邕说道。
蔡邕只能回答赵岐,“朝廷自有法度在,更何况秦王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绝对不会耽误事情的。”
至于时间,蔡邕自己也不能肯定,总之,秦王日理万机,是非常忙碌的,什么时候盖完章,他自己也不知道。
赵岐又问道:“如果有贼将叛乱,事情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候,你们也要发文书让秦王盖印吗?”
对于赵岐的问题,蔡邕只能苦笑了。
因为他知道这只是推脱之词,他已经说的够明显了,赵岐竟然还想要再问,他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明示了。显然赵岐在政治上的才华远不如他在经学或者画画上的才华。
好不容易蔡邕才让赵岐明白,洛阳发不发兵,支援不支援朱儁,不是任何一个人可以说的算的,要让洛阳发兵,唯一的方法就是找秦王。
随着赵岐的离开,蔡邕的脸色也不好看,他是董仲颖的幕僚,但是他觉得自己同样是大汉的臣子,现在朝廷这么艰难,他想要帮上一把。
只是他不愿意损害董仲颖的利益,他被夹杂在朝廷和董仲颖之间。
“或许哪一天我要做出自己的选择,但愿这一天不会到来吧。”看着赵岐离开的背影,蔡邕不由的自言自语道。
冷眼旁观赵岐离开的还有贾诩,他今天只是来找杨阜商量一些“事情”的。
看着赵岐离开的背影,他若有所思,“大汉这块招牌还是有影响力啊。”他自言自语道。
赵岐回去找刘协禀报了这件事情,他已经清楚的知道了,绕过董仲颖从洛阳调兵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即使用上朝廷的大义也是不可能的。
刘协终于结束了自己在洛阳的“小动作”了。
因为司马朗已经明确告诉他,董仲颖对于自己手下的控制力度非常的强,很难用其他的方法来调动他的军队,只能靠董仲颖点头。
他想了半天,决定毛遂自荐,作为刘协的使者,亲自去许县面见董仲颖,希望能够说动董仲颖,加大投入,加强对于袁术的攻击,逆转整个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