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义军风云变:四门夺帅,郏县密信定乾坤(1 / 2)

大同城外,李岩的营帐内烛光摇曳,映照着他伏案沉思的侧脸,显得格外凝重。他正在细细斟酌,试图在错综复杂的战局中寻觅那一丝破城之机。突然,帐外传来一阵急促而杂乱的脚步声,犹如暴风雨前的暗流涌动,打断了他的思绪。

红娘子,这位身姿矫健、英姿飒爽的女将,敏锐地察觉到了异动,她迅速拔出腰间宝剑,寒光一闪,宛如龙吟般横亘于帐帘之前,娇喝声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帐外何人?报上名来!”

“是我,老回回马守应!”那雷鸣般的声音穿透夜色,响彻行帐之外,带着几分急切与不满。

李岩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的微笑,缓缓起身,语气温和却不失威严:“五位将军,请进。”

红娘子闻言,利落地收剑入鞘,身形一闪,悄然退至李岩身后,宛如一片静默的守护之影。随着帐帘被猛地掀开,马守应、贺一龙、贺锦、刘希尧与蔺养成五位将领大步流星地步入行帐,他们的步伐中带着几分急躁,似是对某事极为不满,进帐后也未及行礼,便直接站定,目光灼灼地望向李岩。

马守应作为领头,率先发难:“李岩兄弟,听说你竟将营中宝贵的粮食拿去西门外施粥救济难民?你可知这举动有多荒唐!”他的声音如同滚雷,在行帐内回荡。

李岩面不改色,平静地回应:“确有此事。”

“哎呀,李岩兄弟,你这是何苦来哉!”马守应语气中满是不解与愤慨,“我军粮草本已紧张,你却还要分出给那些难民,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贺锦等人也纷纷附和,言辞间透露出对李岩决策的不满与质疑。红娘子在身后紧握双拳,柳眉紧蹙,若非李岩以眼神示意她保持冷静,她早已按捺不住,要为李岩辩驳。

面对众将的责难,李岩依然保持着从容不迫的姿态,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五位将军稍安勿躁,请先听我一言。诸位可曾听说过兵法中的‘围三阙一’之策?”

众将面面相觑,皆是摇头表示未曾听闻。李岩见状,苦笑了一下,转而以更为通俗的方式解释道:“就好比那被逼急的兔子,平日里温顺无害,但若被逼入绝境,也会奋起反抗,伤人三分。我们十数万义军围困大同,若将五门皆封死,城内官军势必绝望反扑,虽其势弱,亦足以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马守应闻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嗯,这话倒是在理。”

李岩见状,继续深入阐述:“因此,我特意在西门外设粥棚,实为‘阙一’之举,意在给城中官军一条生路。待我军攻城之时,他们便可换上百姓衣物,混入难民营中,如此一来,我们既可减少攻城阻力,又能避免无谓的牺牲,岂不是一举两得?”

众将闻言,先是一愣,随即纷纷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马守应更是拍掌称赞:“原来如此,李岩兄弟深谋远虑,我等佩服!”其余诸将也纷纷附和,称赞之声不绝于耳。

在这番解释之后,行帐内的气氛瞬间缓和了许多。即便是之前对李岩决策持疑的将领,此刻也对他投以敬佩的目光。毕竟,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能够如此周全地考虑战局与人性,实属难得。而李岩,正以他的智慧与胆略,引领着这支义军,向着胜利的目标稳步前行。

李岩微微一笑,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轻声道:“五位将军来得正是时候,我正欲与诸位共商攻城大计,以图万全之策。”

马守应闻言,声音洪亮地回应:“攻城之事,不是早已议定?我革左五营各领一军,分攻大同五门,以先入城者为陕西义军之主帅,此约既定,何须再议?”

李岩轻轻摇头,语气中透着一丝无奈却坚定的力量:“将军所言极是,但世事多变,今需略作调整。为诱敌出城,西门需留作生路,故实则仅余四门可攻。诸位将军以为,此战应如何布局?”

马守应一拍脑门,似乎刚刚意识到这一点,随即以不容置疑的口吻提议:“既然如此,便由我、贺一龙、贺锦、刘希尧四人各领一军,全力攻城,而蔺养成将军则于后压阵,以备不时之需,若有兄弟力竭,便由你接替。”

此言一出,蔺养成面露不悦,反驳道:“论资历,我入义军之日早于诸位;论战功,我亦不遑多让。为何独我一人需担此押阵之责?”

马守应闻言,略一思忖,觉其言之有理,遂改口道:“既是如此,便让刘希尧将军押阵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