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我的条子,我来批(求订阅)(1 / 2)

翌日。

大明京师北京城里。

一条热搜新闻,火速登顶当日最热排名。

整个北京城,数十位不知名热心人士,将尚未建成的昌平书院捐赠银两,以助日后书院学子读书之用。

如今这个时候,向书院、学堂捐钱捐粮,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但独独是这一次的昌平书院。

那些不知名的热心人士,竟然是统一的,人人都捐献足足五千两白银。

有心人通过多方打探。

总额竟然不下四十万两白银。

这都可以建不知道多少座昌平书院出来。

也正是因为,才成了北京城里今天最大的热点新闻。

所有人都在讨论着,这个昌平书院,究竟是有怎样的厉害之处,竟然是能让这么多不知名的热心人士,纷纷捐献如此之多的银子。

加之随着明年就是恩科春闱,如今离着北京城远一些的,诸如云贵川两广等地的学子们,也已经提前赶赴京师,等待着过完年的春闱科举应试。

所以城中不论百姓还是各地学子,对这尚未建成的昌平书院,便多了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对此,严绍庭倒是没有任何的反应,更无半点对外的说明。

昌平书院接收那些想要将人插进军需官缺上的人,每人五千两的银子,分毫无折,事情都交给了徐渭去办。

而他则是又按照规矩,老老实实的跑去文渊阁班房门口的小桌子后喝起了茶。

自然,该送往翰林院、詹事府和户部的驾帖,也是要送到的。

向这些送往各衙门的驾帖,严家如今有一个专门的大箱子装着。

所有的内容都是一样,剔除掉严绍庭的休沐日之外,只是日期不一样而已。

每日都会有严家的人,将驾帖按照翰林院、詹事府、户部分别送去。

规矩!

满京城,谁也挑不出严绍庭的毛病!

一个人坐在内阁班房门口喝着茶,严绍庭便觉得有些无趣,所幸就将似乎也没什么事干的高翰文喊了过来。

两人坐着小板凳,倒是颇为悠闲。

茶水已经换了新的一泡。

严绍庭转头侧目看向今日里紧闭着的内阁班房。

“今天是怎么了?里头在议什么事?我怎么听着不少人?”

他今天来内阁倒是迟了一点。

但除了内阁这边,外头谁敢查内阁的点卯记录。

高翰文如今也养成了习惯陪着严绍庭喝茶的习惯。

他放下茶杯,探头看向紧闭着的班房门。

高翰文挪挪嘴,小声道:“是户部和兵部的堂官在里面。”

严绍庭好奇道:“哦?知道是什么事?”

高翰文点点头,凑近了严绍庭,小声私语:“听说是关外的事情,草原上那个俺达部又开始不老实了,想着要在入冬前南下抢点东西回去过冬。宣府和大同那边,最近接连急递,请求朝廷尽快调拨今年的御边所需。”

“朝廷现在能有个屁的军需库存!”

严绍庭顺口就骂了一句。

他如今掌着军需的事权,虽然下面的官缺尚未添补上,但军需上的事情却在迅速的了解和掌握着。

高翰文缩了缩脑袋。

这话他是不敢说的,也就眼前这位爷敢这么没顾及的谈及。

他小声道:“军需上的缺口,阁老们似乎是准备从边地就近采买,让山西的商人们先为两镇供应。”

严绍庭冷笑一声:“又是打欠条?这次许了什么好处?”

朝廷这些年,那是年年寅吃卯粮。

户部打出去的欠条,怕是能将整个紫禁城的窗户都糊上了。

高翰文呵呵一笑,却是忽然反应过来。

又缩了缩脑袋。

他赶忙收敛神色,解释道:“还能是什么好处,依着高阁老的意思,还是拿盐引说事,不光是按照惯例从河东盐场开出盐引,这一次又从两淮盐场新开了一部分盐引。”

严绍庭眉头却是微微皱起:“盐引都不知道开到哪一年去了,那帮人还愿意收?”

自从最近京中物价开始上涨。

严绍庭便叫了严虎带着人在城中各处摸查了一番。

确确实实,如当日严家那几个差点就要被严惩了的倒霉蛋管事所说,确确实实是物价在上涨。

而其中又以盐价涨的最快。

大明施行了快两百年的盐政,早已到了积重难返,整体崩溃的边缘了。

高翰文则是面露难色,唉声叹气道:“盐引其实都在其重,下面那些人要的不过是个名头罢了。朝廷也不是不知道,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严绍庭却是忽然眯着眼询问起了高翰文。

“若要是叫你革新盐政,你会怎么做?”

高翰文被突然袭击,先是一愣,而后沉眉思索片刻,方才开口道:“其实九边开中,早就办不下去了。民间官盐比之私盐价格更高,质量却最差。百姓们都不乐意买官盐,只买私盐,其中利润都叫那帮奸商赚去了。下官之见,倒不如停办开中……”

一句话尚未说完。

嘭的一声。

内阁班房的房门,从里面重重打开。

迎面,就是高拱那怒气冲冲的大脸。

高拱鼻子里哼哼着出着怒气,一低眼就看到凑在门口的两个喝着茶拿国事当八卦聊的混账玩意。

高拱一瞪眼:“还要不要吃官俸了啊!当内阁是你们家门口的菜市场了?”

高翰文赶忙站起身,躬身一拜,不等严绍庭反应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