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隆兴帝的慌乱(1 / 2)

神京城。

早朝。

九皇子临朝听政。

一把小一号的龙椅,放在皇帝宝座靠前偏右的位置,九皇子坐于其上。

“臣等参见陛下,万岁万万岁,参见九殿下,千岁千千岁...”

九皇子临朝听政,已经两月有余,他已经逐渐适应自己的身份。

“免礼平身。”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一个不足四十岁的太监,声音洪亮。

“殿下。”

礼部尚书萧衍这时候出班:“辽国使臣已经到京半月有余,多次求见陛下。鬼方也有使者,为鬼方汗求娶我朝公主...吐蕃遣使,想要与我朝修好。”

九皇子满脸肃然:“诸卿,满意各国遣使来朝,吐蕃意图修好,你们有何意见?”

吐蕃是被打怕了,甚至因为损失五十万兵马,而元气大伤。刚刚一统的吐蕃,据说已经陷入内乱。

九皇子的意思是,不仅不会修好,而是派兵将吐蕃彻底收入大盈版图之中。

至于鬼方,依旧还是傲慢无礼,求娶大盈公主?

辽国意图不明,九皇子怀疑,这是辽国想要探听虚实为主。

“殿下。”

内阁首辅陈塘,自从上次退让之后,朝政不在幕后指使自己一脉的人为主,而是积极参与国政:“臣以为,辽国意图不明,鬼方求娶公主,有待商议,至于吐蕃...”

“臣建议两国修好,大盈如今需要内部安稳,以求国力恢复。”

陈塘面色凝重:“另外平卢节度使、渔阳节度使遣使来朝,拜见陛下,臣以为着礼部接见,申斥节度使不亲自来朝。”

自从文宗皇帝十年开始,节度使开始寻找各种理由,不再亲自来朝。

那时候节度使已经羽翼已丰,割据一方。

现在已经快六十年时间,节度使名义上,依旧还是大盈之臣,但是屡屡不入朝朝拜皇帝。这是害怕入朝回不去,还是不断挑战朝廷底线?

节度使之心,路人皆知。

他们迟早会反,也绝对不会再有对朝廷的忠心。

“殿下。”

兵部左侍郎,是代替常威新上任入朝之人,姓马名朝,此时他眉宇间流露一抹肃杀之气:“臣建议朝廷责令节度使入朝,不入朝者是为叛逆!”

“哗...”

朝中大臣一片哗然。

皇帝西征为何草草收场?

最终常威,几乎没有耗损多少粮草,以战养战,以极少的兵力,不断取得大捷,根本上没有耗损朝廷粮草。

若不然,朝廷未必能够维持常威仅仅五万骑兵的粮草调度。

还不是国库空虚?

皇帝准备了几年时间,最终只能草草收场,这个时候朝廷理应休养生息,恢复国力...而不是再起战端。

天下节度,还有河东、平卢与渔阳、剑南、岭南五镇节度使。

岭南节度使,兵马最少,向来都是朝廷直接管辖,三年就会换一个节度使担任。

剑南节度使这几年,才逐渐与其他节度使一样,只是遣使来朝。不过,剑南节度使,向来兵马不盛,不足四万人。

朝廷最忌惮的节度使是平卢节度使,其在关外,一直都是抵御辽国的前沿之地,兵马近二十万。

其次就是范阳节度使兵马,也有九万余。

河东节度使这几年,被朝廷各种拿捏,兵马不如以前,不足五万。

但是这三镇兵马,足足三十余万,且以平卢节度使战力最强,能够让辽国屡屡西来,最终勒马平卢,可见平卢兵马兵锋之强大。

除此之外,长安节度使,永兴节度使,已经与寻常将军差不多,多有调任。

最后还有一个京营节度使,自从王子腾升任九省都统制之后,就已经被取消节度使制度,改为京营提督。

兵部左侍郎之语,的确提振士气,然而此乃乱国之言。

太过于激进。

兵部尚书立即反驳:“殿下,万万不可,平卢节度使乃为抵御辽国前沿,不可有误,几镇节度使,依旧遣使来朝,他们是大盈臣子,申斥也好,还是责令也罢,此时万不可再起兵祸。”

“殿下,臣附议...”

五军都督府左右两都督,站在了兵部尚书一方。

“殿下...”

兵部左侍郎很是不甘,他自从边军将军调任兵部,是典型的主战派:“臣以为,我大盈兵马兵锋正盛,无论是节度使也好,还是番邦遣使,均为试探朝廷决心,他们才是最害怕的,这个时候万不可示弱。”

其实,兵部左侍郎,很想说建威郡王,将兵能力天下无双,如果让建威郡王统兵十万,陈兵山海关,无论是鬼方,还是辽国,或者平卢节度使,必然畏惧。

“殿下。”

内阁次辅魏通,思虑片刻:“国库缺银,粮仓缺粮,臣以为此时不宜再起战端,虽然这个时候,兵锋之盛,朝廷占据优势。”

九皇子吸了口气,作为行伍出身,九皇子是最主张以战养战的人,可惜,大盈国库空虚,粮仓不丰,外有强敌,内有贪官污吏。

小主,

“着礼部主持番邦各国使臣之事,外嫁公主之事再议,可与吐蕃交好,但也不能轻易答应,吐蕃劫掠我西海卫多年,大盈如今兵锋强盛之际,不应该是友好磋商,而是要吐蕃赔偿。”

“其次,节度使之子,三日后让他们入宫,本宫接见。”

“各部协调,今年夏收确保粮仓囤粮。”

九皇子内心一叹,坐在这个位置,才知道天下之难。朝中没有贤达之臣,奈何奈何。

“殿下英明。”

群臣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