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集 智擒韩信(2 / 2)

诸将嫉妒韩信功高,皆道:急速发兵擒之,坑杀此竖子可也!

因皆嫉其功高盖世,故此言之。

高祖良久不语,由是宣布散朝,只留下丞相陈平,向其问计。

镜头闪回,叙述陈平来历。

陈平乃魏地阳武户牖乡人,少时喜读书,素有大志,不习家中营业。其兄长见陈平喜欢交游,便承担家中全部劳动,使弟出外游学。陈平周游各地,因此大长见识。

适逢社祭,村人举陈平为社宰,主持祭社神,并为众人分肉,异常均匀。

父老赞道:陈平分祭,甚称其职。

陈平却感慨说道:假使我陈平有日治理天下,当如今日分肉,亦称其职也。

众人闻此,无不惊异。

陈平长大成人,富者不嫁,贫者羞娶,高门不成,低户不就。户牖有富户张负,其孙女五次嫁人,夫都早死,于是皆谓其克夫,无人敢娶。陈平欲娶,但未得其便。

时逢乡人有丧,陈平助其家治理丧事,与张负在丧家偶尔遇见。张负善于相人,见到陈平大喜。丧事完毕之后,乃尾随陈平,一直跟到其家门口。

张负站在陈平家门口,见其虽然远居外城僻巷,破席当门,但门外颇多车轮印迹。

张负见而甚喜,于是回家,便唤过儿子张仲:我欲将孙女嫁给陈平,可乎?

张仲:陈平家贫,又不事生产。全县皆笑其无行,父亲何将我女嫁给此人?

张负:岂有如此仪表堂堂,长久贫贱之理?且其门前多贵人车过,不久必有奇遇。

张仲知道父亲善相,于是不再反对。张负乃托媒人,愿赔嫁妆,将孙女嫁给陈平。

陈平得称心愿,满口应承。兄长虽然不喜,倒也不阻。两家互换庚帖,择定喜期。

张负告诫孙女:勿以陈平家贫,而侍兄嫂不慎。宜奉其兄陈伯如父,侍其嫂如母。

孙女甚贤,一一应之。嫁到陈家之后,果然小心侍奉伯嫂,并不托大。说也奇怪,陈平自娶张家之女之后,家中资财日益宽裕;自己对外交游,亦越来越广。

陈胜起事之后,立魏咎为魏王。

陈平闻知,以为时机已到,遂辞别兄长陈伯,前往临济投奔魏王。此后未久,又转入项羽帐下,为其谋士。因随项羽入关破秦,叙论战功,获赐为卿。

因在鸿门宴上见到刘邦,陈平观其举止,便认为沛公将来必成大器。

戏亭分封诸王已罢,刘邦被项羽困在咸阳,进退维谷,于是问计张良。

张良:臣观项王帐下,除亚父范增之外,惟陈平乃是奇士,可向其求策。

于是便暗中往拜陈平,示以鬼谷门伏龙令牌,求问相助沛公脱身之计。

陈平本来便与张良一见如故,又见伏龙令牌,更是拜倒在地,诚心结纳。闻其来意,思考片刻,然后说道:沛公若脱此困,先要调虎离山,使亚父范增暂离此间,然后方可。

张良:贤弟高论,正合某意。支开范增之事,便即拜托贤弟。

陈平满口答应,张良再嘱而去。

次日项王升帐,理事已毕,众人皆散。陈平待众人皆出,遂又转回,给项王献计:

陈平:今诸侯皆奉怀王之命,而不愿听从将军。主公若依臣计,不如请给楚怀王上义帝尊号,南迁郴县,使其远离诸侯。则主公代行义帝诏旨,即可号令天下矣。

项羽大喜:贤卿此计,正中孤王下怀。

陈平逊谢,告辞而出。项王立即命人请来亚父范增,向其征询意见。

项王: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我欲南徙怀王,自居彭城,可得行未?

范增:此亦我之所愿。宜早行之,且必是我亲自前去,方可说服怀王。

项羽:既是如此,有劳亚父尊步。

范增欲行,忽又想起一事:万事皆由得大王,但沛公刘邦绝不可纵,是为要紧。

项王不耐,也只可满口应允。范增由是离开咸阳,率领部众南下。

范增前脚才走,陈平便入帐中,来向项王进言:今暴秦已灭,天下始安。诸侯聚集咸阳,军粮负担极重,若不各令归国,秦民不堪重负,又将起而为乱矣。

项羽一听,以来有理,马上传令:今暴秦已诛,天下诸侯,俱都返归封国。路远者限十日为期,路近者则以五日为限。惟汉中王留在咸阳,与雍、塞、翟三秦王留待后行。

范增嘱令项羽扣住刘邦,早在陈平意料之中。于是授意张良:可趁各路诸侯返国机会,使用声东击西之计,以使汉王脱身。

张良便依其计,劝说刘邦上表,向项羽上书请假:蒙霸王恩典,今封在下为汉中之王。因老父尚在,请趁此滞留咸阳之机,求回故乡沛县省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项羽览书,犹疑不决,便向张良问计。

张良故意谏阻道:此番灭秦,沛公功大,远封汉中,其心不服。大王不可使其回乡迎取家眷,不然其必在沛县称王矣。不如命其急去汉中,方无后患。恐其不行,复拨三万兵马与他,明为增其势力,其实就近监视,不使其反。再派人去沛县取其家眷为质,不亦可乎?

陈平在侧,乘机奏道:张公之言甚是。陛下既封刘邦为汉王,天下共知,若不令上任,恐不足取信天下。不如留沛公眷属在咸阳为质,遣其还归汉中,两全其美之计也。

项王被他两个一唱一和,主意不定,便即听从,刘邦由是得脱。

其后不久,刘邦采纳韩信之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复还关中,底定三秦,拉开楚汉相争序幕。只因殷王司马卬背楚降汉,项羽迁怒陈平监管不力,将欲斩之。

陈平恐惧,趁夜弃军西逃,将欲往投汉王。狂奔半夜,忽听水声震耳,纵马上堤,又见浊浪滔天,原来已至黄河渡口,被大河拦住去路。

正慌悚之间,忽见堤下灯火点点,仔细看时,却有一艘渔船,夜泊河岸。陈平不由大喜,暗道侥天之幸,便即纵马下岸,召唤船夫,欲求摆渡。

呼声未落,一条大汉自舱中钻出身来,立定甲板,往声唤之处凝神观瞧。星光之下,只见一人一马,并无别人,于是大喜,便将跳板搭在船头。

船家:客官因何单骑独行,深夜求渡?

陈平:家有急事,因行走慌急,错过宿头。天幸得遇尊驾,望行方便则个。

船家: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即是如此,客人便请上船。

陈平上船,将马匹拴在船尾,躬身钻入船舱。忽抬头时,只见舱中又有一人,身材彪悍,脸上又有一条深长刀疤,目光如电,正在盯视自己。

陈平脑中如同电光急闪,便知此为船夫同伙,自己定是遭遇水盗。

便在此时,一抹晨曦斜射入舱,原来天光已经放亮。

又听橹声响处,只觉脚下摇晃,渔舟离岸,缓缓驶向河心。

陈平脑中电闪,已思一计,遂自言自语道:风大浪急,恐船家一人吃力,我去助他!

一边说着,一边将外衣脱下,又扒去上衣,扔在舱中;赤膊出舱,去助船夫划桨。

船夫及其同伙见此,知道陈平身上无甚钱财,遂打消图财害命之念,平安送其过河。一场凶险,化解于无形之间,陈平急智,可谓世间罕有。

陈平终凭机智,平安逃脱,经汉将魏无知推荐,面见汉王。两人纵论天下大事,十分投机,刘邦乃拜陈平为都尉,留在身边做参乘,并命监护三军将校。

汉王部下诸将,见陈平初降便得重用,由是不满。军中恰有陈平同乡,便说其品行不端,在家时便有昧金盗嫂恶迹,绝对不能信用。诸将闻之,便以收受贿赂诋毁陈平。

刘邦经不住众人再三诋毁,便也心生疑团,便召陈平质问:我闻先生原从魏王,后去魏助楚,今又叛楚归我。如此轻易去就,两面三刀,且收受贿赂,岂可取信于我哉?

陈平:物用有异,在用者不同。魏王不能用臣,故去魏投楚;霸王不信,故投大王。不远千里来投,身无长物,故受人礼。臣不受礼,非惟难以存身,且难以行事。如大王信谗,不能用我,则臣所收礼物并未动用,可全部交出。请大王允臣辞归,老死故乡可也。

刘邦闻言,疑虑顿消,遂重赏陈平,升为护军中尉,使其专门监督诸将。

献谄诸臣弄巧成拙,见陈平反被汉王重用,自是无计可施。

项羽围困荥阳,汉军断绝外援粮道,刘邦求和,项羽不许。陈平献计,请刘邦自库中拨四万金,买通楚军将领,散布谣言,离间项王及亚父、钟离昧关系。

又以精肴替换粗食之计,离间楚使,使其归报项王,谄害亚父范增。项王果然生疑,剥夺亚父兵权,致使范增怒而出走,最终客死归途。

项羽明白中计,由此大怒,猛攻荥阳更急。眼见荥阳难保,无力突围,危险万端。

陈平又献奇计:我观军中有将军纪信,与主公面貌身材极似。则大王可下书给霸王,约在东门相见,使纪信扮作主公,到东门献城投降;大王却微服出于西门,还归关中。此乃李代桃僵之计,项王粗心大意,又向来自复,必然上当。

当王大喜,当即许之,亲写手书,遣使送往楚营。陈平遂又说服纪信,代汉王许以世代封侯,永保子孙富贵。纪信亦许之,于是照计而行。

霸王览书,果然毫不怀疑,乃将大军布置东门之外,列阵受降。

次日侵晨,陈平先差遣二千名女子,逐批自东门而出,前赴楚营,以拖延时间。半晌之后,果见汉王仪仗开道出城,至近下车参见,方知非是汉王。霸王大怒,立即烹杀纪信。

刘邦由是趁机冲出西门,带陈平、张良、樊哙等人,向关中方向逃去。

韩信攻略三齐之后,军威大振,乃遣使者奏报高祖,求为假齐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邦勃然大怒,刚欲破口大骂,陈平站立在侧,急于案下抬腿,猛踢一脚。刘邦吃痛,心念电闪,忙改口说道:大丈夫平定诸侯,便可为王,何必假也!

乃封韩信为齐王,使其出兵助汉,终胜楚军。陈平惊天一踢,由此平定天下,终于踏平楚河汉界,使刘邦完成统一天下大业。

闪回结束,至此韩信降为楚王,收留钟离眛,有人上书告其谋反。汉帝问于群臣,群臣因嫉妒韩信功高爵显,故皆进言派兵征伐。刘邦默然,乃向陈平请教如何应对。

陈平反问:韩信造反之事,其谁知之?

刘邦答道:无人知也。

陈平又问:韩信自己知乎?

刘邦又答:未知也。

陈平又问:陛下自忖若是起兵讨伐,可胜韩信乎?

刘邦回答:未能胜也。

陈平又问:陛下麾下战将之中,有能敌韩信者乎?

刘邦回答:未有其人。

陈平说道:军队不如彼强,将领又非其敌,今欲出兵击之,胜负已定矣!

刘邦问道:如此说来,则任其与朕分庭抗礼耶!

陈平答道:非也。臣有一计,不须动刀动枪,便擒韩信。主公可择而行之。

刘邦大喜:朕固知以卿之能,必有奇计教我。不必顾虑,尽管讲来!

陈平说道:上古之时,天子常巡行天下,会见诸侯。南有云梦泽,陛下可伪作出游于此,并在陈州会见诸侯。陈州在楚地西界,韩信闻天子出游,且在其封国,必来谒见。当此之时,陛下便可擒之。如此不必交锋,只需一二力壮武士足矣。

刘邦喜道:卿之大才,不弱于张子房也。

便下诏旨,说要巡视天下,通知诸侯到陈地相会。

韩信果然多智,闻说高祖将至楚国,便怀疑自己私藏钟离眛之事暴露,惶惧不知所为。将欲起兵谋反,又谓多此一举,且师出无名;欲去陈地谒见刘邦,又怕被擒。

谋士建议:将军并无造反之心,其实满朝皆知,天子心中亦明。汉帝恼恨大王者,无非私匿楚将钟离眛一事而已。若持其首级前去谒见,天子必定高兴,则大王再无祸患矣。

韩信闻言犹豫,复将此事与钟离眛商议。

钟离眛听其口气,知其心动,不由伤心欲绝,怒道:刘季之所以不攻楚国者,是因我在此相助大王也。公若杀我,则某今日死,公随后定亡。以某观之,公非仗义长者也!

言罢更不犹豫,立即拔剑自杀。韩信落下两行伤心之泪,便持钟离眛首级,前往陈地谒见天子。刘邦一见韩信,即令武士绑之,置于副车。

韩信:韩信无罪,陛下因何拿我?

刘邦:前番朕遣使来索钟离,卿有意藏匿,岂非欺君之罪乎?

韩信: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观今日之事,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刘邦:杀与不杀,言之过早。但既有人告你谋反,孤岂能置之不问!

韩信长叹一声,低头无言以对。高祖遂命:戴上械具,载之还朝。

回到洛阳,查无造反实据。高祖乃命赦免韩信罪过,降封为淮阴侯,留在长安,不复再命使还下邳。韩信被贬,深知高祖忌惮自己,故常托病不朝,由此日益怨恨,闷闷不乐。

忽有一次,韩信因事,前去拜访旧日部将樊哙。

樊哙行以跪拜大礼,恭敬迎送:大王竟肯光临臣家,实乃末将无上光耀也。

韩信告辞返归,出离樊府,忍不住苦笑道:不想我韩信此生,居然同樊哙等同列!

未料此话却被樊府门吏听到,告知樊哙。樊哙气恼,复又转告天子,刘邦闻而不喜。

此后不久,刘邦散朝之后,便召淮阴侯入宫闲谈,把酒小酌。三杯过后,谈起楚汉相争旧事,气氛和洽,宾主皆欢。乃与韩信谈论各位将军才能高下,韩信认为各有长短。

刘邦:似我统兵之才,卿谓能帅多少兵马?

韩信:陛下将兵,可统率十万大军。

刘邦闻言甚喜,乃改口问道:则卿如何?

韩信:为臣将兵,多多益善。(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