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迥本来以为司马消难和自己相处不远,他若出兵讨伐杨坚,一定会引起杨坚的恐慌,势必会分散兵力,对付司马消难,可以缓解自己的压力,待觅得良机,自己也发起攻击,可以反败为胜。
可令尉迟迥意料之外的,竟然是这司马消难竟然是个庸才,五万大军,顷刻之间就被王谊消灭。得到消息之后,气得尉迟迥大骂司马消难蠢材,如此一来,不但帮不上自己,反而让杨坚不再顾及司马消难的牵扯作用,王谦远水不解近渴,可以放心大胆的腾出手来,收拾自己。
尉迟迥唯一指望的,就是自己和杨林打一场持久战,耗到王谦能够及时从益州赶来支援,王谦坐镇益州,手下有十几万的人马,王谦若能及时相助,自己还有翻盘的机会。
王谦在接到尉迟迥的密函之后,也是心里很是激动,想和尉迟迥、司马消难一起联手,对抗杨坚,如果成功,自己就可以独霸西南,成为一方诸侯。但是此人生性懦弱,优柔寡断。才开始热血沸腾,脑子里不住考虑如何起事,反复思考之后,热情就逐步降温,缺少战略眼光,拿不出很好的作战计划。
王谦依靠父亲的战功,得到骠骑大将军的职位,虽然也立下不少战功,却只能说明他在运气方面确实不错,真要面对重大转折的战略决断的时候,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再加上手下人意见不统一,有好几个方案摆在他面前,他更是犹豫不决,难以决断了。
最后,他终于做出一个他认为极其聪明,实则十分愚蠢的决定,打算采用大军事家孙膑的“围魏救赵”之计,出兵攻打利州剑阁的梁睿,只要自己率领大军压境,拿下利州,不但可以扩大自己的地盘,也可以直插杨林部队的身后,形成夹击之势,虽然路途遥远,耗费些时日,但是却是出奇制胜。
但是王谦却没有想到,那梁睿是杨坚手下的得力战将,擅于兵法韬略,百兵布阵,哪里是他所可以匹敌的。
王谦以长史乙弗虔、隆州刺史高阿那肱及益州刺史达悉惎率军十万人围攻剑阁,结果梁睿避其锋芒,诱敌深入,以游击战术不断骚扰,十万大军在崇山峻岭之中,被梁睿牵着鼻子来回溜着走,一个多月之后,损兵折将,一无所获,疲劳之师,无力再战,只得返回益州。
王谦后来又得到消息,说是吕梁城大将伍建章,已经联系各地人马,布好陷阱,就等着他的大队人马自投罗网呢,王谦听后泄了气,没了信心和底气,出兵益州。
这下司马消难和王谦都无法相助尉迟迥,杨林之所以暂时按兵不动,也在等待这样的消息,得到证实之后,立刻率领大军,长驱直入,杀奔邺城。
倍感失望的尉迟迥,知道万事只能靠自己了,于是召集手下,调集人马,决心背水一战,和杨林决一胜负。
尉迟迥带着弟弟尉迟勤、尉迟佑,和儿子尉迟惇等战将,统率一万黄龙军,两万精锐做后盾,杀出邺城,来战杨林。
杨林也率领自己的精锐迎敌,双方列开阵势,准备殊死一搏。
尉迟迥金盔金甲,虽然年逾六旬开外,白须飘洒胸前,但是面色红润,两眼炯炯有神。手提金背砍山刀,威风凛凛,来到阵前,喊杨林出来答话。
杨林一听,便催马来到阵前,在马上拱手抱拳说道,“尉迟老将军,晚辈杨林,这厢有礼啦。”
尉迟迥上下打量了杨林几眼,不由赞叹道,“好啊,年纪轻轻,就做了三军统帅,真是一代英才啊,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啊。”
杨林说道,“老将军过誉啦,只是杨林不明白,老将军英雄一世,也是忠君报国之人,为何听信谗言,起兵造反呢?”
尉迟迥说道,“这就要问你那兄长杨坚了,他挟持天子,独霸朝纲,我自然该承担起锄奸铲恶,匡扶社稷的职责,你是他的亲弟弟,自然会偏袒杨坚,你我多说,也是无益。今日,老夫练得一套阵法,咱们就以此套阵法赌输赢如何?”
杨林说道,“噢?不知是什么样的精妙阵法,老将军如何一阵赌输赢呢?”
尉迟迥说道,“两军交战,无论谁输谁赢,都会血流成河,引得无数将士搭上性命,而且劳民伤财,百姓也受战火之苦,不如我们换一种方式,决定你我各自的 命运,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