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改了一个封面和名字的惊悚恐怖片………
很快,时间来到了除夕夜的当天。
街道上的鞭炮声络绎不绝,所有人都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氛围之中。
直到午夜十二点之时,皇城中响起了十二声钟声。
由万宝阁独家赞助的超级烟花。
不断地在天空之中绚烂的绽放着,这一波烟花足足持续了一刻钟才停止。
一直在度过了元宵节之后。
叶天策和老朱他们才把其他的皇帝全部召集在了一起。
如今的嘉靖皇帝朱厚熜一改之前颓靡之相。
身上穿着几十年未曾穿过的龙袍,一正经起来,周深散发着的帝王之气,比前几任皇帝还要浓郁的多。
“太祖,您老人家今天的脸色怎么不太好啊?”
嘉靖皇帝朱厚熜走入人群之中,来到朱元璋身边,看着朱元璋略微有些难受的面色,忍不住关切的询问道。
听到朱厚熜所说,众人这才注意到了朱元璋现在的样子。
“唉。”
“叶先生说过,咱的大明朝一共传了16任皇帝,现在在场的已经有11位皇帝了。”
“也就是说,我们大明还剩下五个时空,就迎来了终结。”
“所以咱心里边有一些不敢去,后面的时空,眨眼是从元末乱世经历来的,咱生怕后面的朝代也如那元末一样,天下亡,百姓苦。”
朱元璋有些愁眉苦脸的说道。
先不提后面的那五个时空,单单是嘉靖,正德这几个时空,北京城里都是一阵乱象,更不要说外面的世界了。
而听到朱元璋的解释,诸位皇帝也是一阵沉默。
毕竟他们都曾执掌过大明天下。
不过人群之中,正德皇帝朱厚照倒是率先打破了僵局,安慰道:“咱们不是有叶先生的帮助吗?再加上有咱们这十一位大明皇帝在,绝对能够肃清寰宇,再造山河,将大明朝继续延续下去。”
“厚照小子说的没错,看来也是咱多虑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略微有些心安。
但正在这时,听到众人谈论的叶天策,这要是伸着懒腰走了过来,摇头晃脑的说道:“隆庆朝代还好一些,但从万历一朝开始,特别是在张居正死后,张居正所进行的一些利国利民的改革被废除,加上皇帝不理朝政,下面的人更加肆无忌惮的鱼肉百姓,大肆兼并土地,大明已然达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
“我们也只能稳定一时的朝局,哪怕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也是需要时间的,每个王朝的末期,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其他方面,都已经到了几乎崩溃的边缘。”
“也许并不会给我们留下太多的时间进行改革。”
“李自成与张献忠等人的出现,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就像元末时期老朱你,以及陈友谅,张士成这些人一样,先将王朝彻底摧毁,然后在一片废墟上重新建立秩序,将那些被地主豪强侵占的物资重新瓜分,然后继续进行王朝的更迭,在没有强有力的外力介入之下,只能在这一规律上不断的无休止的轮回。”
而叶天策所说的这些道理,他们绝大部分人还是能够听得懂的,毕竟有太多的例子摆在面前。
“此等情况之下,敢问叶先生,这该如何破局?”
众人沉默半天,还是中年朱棣率先开口问道。
听到中年朱棣的提问,众人也是把目光再次放到了叶天策的身上,想要听听叶先生会如何回答。
而叶天策也是思考了一会儿,这才开口说道:“这种事情向来没有定论,从来没有什么真正正确的道路,只有符合目前国情的道路。”
“而大明朝的后期,整个国家已经被寄生虫寄生满了,他们无时无刻的不在国家的大动脉上大口的吸血。”
“一个农业国家,广大百姓的命根子就是土地,而一些人却将成百上千百姓的土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以巧取豪夺的方式掠取土地,欺压民众,基石动摇,国家统治必然不稳。”
“我能想到的就只有一个字。”
“杀!!!”
“把那些手中握有大量土地的地主豪强斩草除根,以国家出面将这些土地全部握在手中,由国家进行统一调度的分配,依旧是之前所提出来的土地国有化政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种政策在国家的建立初期还有可能实行,但越是往后,做牵扯利益之人就会越来越多。”
“特别是在王朝末期之时,被动摇利益的至少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这些人随随便便就能组出几十万的军队出来,这也是为什么王朝末期积重难返的原因,因为要强行改革,不用外敌入侵,自己就先解体了。”
叶天策不敢说自己所提出来的建议完全正确。
毕竟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所使用的政策以及走的道路都是逐渐摸索出来的,而在这其中,自然少不了磕磕绊绊。
但至少有国家统一调配,地主阶级就不会再出现,因为国家就是唯一且最大的地主。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王朝灭亡的最大原因就在于土地兼并这一问题,只要能解决这一问题,一个王朝再延续几十上百年,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众位皇帝豁然开朗,只是此举不知道又要沾染多少人的鲜血了,但这些又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另一点就是吏治方面了,这一点在座的应该深有体会。”
“无论国家下发多么利国利民的政策。”
“但下面的官员不仅不照做,甚至还欺上瞒下的鱼肉百姓,上行下效之下,哪怕是清官,也要和那些人同流合污。”
叶天策继续说道。
听到这话,朱元璋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没错,哪怕咱杀了一批又一批的贪官,但这些狗东西总是杀不绝,灭不尽,哪怕咱允许平民百姓头顶大诰,来京告状,但这些百姓十有八九都被那些贪官污吏在半路给截杀了。”
“甚至因为有些官员的欺瞒,一些地方百姓起义也是常有之事,咱心里那叫一个恨啊!”
朱元璋基本是咬着牙说出来的,他还记得前几年在奉天殿之上,处理一起地方造反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