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愿景、勋田(1 / 2)

听到这里,张靖与伍思成已经将思绪飘得很远,汉唐之时的华夏,强盛无比,四夷来朝的景况,史书中大书特书,就是鞑子未南下之前,当时的皇宋亦与这位大人描述的差不离。如今却只能唏嘘不已,张靖喃喃的问:“真有那么一天吗?”

从内心讲,李芗泉也认为不太可能。但,希望还是要有的,如果没有了希望,这帮人的斗志就会落下,而且自己既然是领导者,就不能表露出彷徨与犹豫。

于是,目光坚定的李芗泉炯炯有神的看着张靖,又看向其它人:“为什么不能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好好好,甚妙甚妙!”伍思成听到此句,细细品味,下意识的拍手称快,嘴里还在默默的念着其实清代蒲松龄的自勉联,他对李芗泉信手拈来这等励志妙语,甚为欣赏!

李芗泉顺势推舟:“惭愧惭愧!既然诸位皆以匡复大宋为己任,那这就算是我们所有人的愿景了。。。。。。愿景的意思你们可以理解为对未来的期望。愿景已有,下面,我们就要有具体的行动计划,来支撑愿景的实现,不然,所谓的愿景也不过是美丽但虚幻的镜中花,水中月,时日一长,等于白说,你们认同吗?”

虽然李芗泉的讲话带着重重的后世的习惯,但在场的人还是听得八九不离十,就连陈再兴也附和了一句:“大人所言极是,再兴深以为然!”

这就对了,跟着我的节奏走,李芗泉点点头:“窃认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今与鞑子战,争的是什么?大家议议。”

“汉人的尊严!”陈再兴不发言似乎就会被憋坏似的,其实以他目前的伤势,最好还是少说话为妙,可以护气,他最应该做的,就是去静静的疗伤。

“对!鞑子要奴役我们,将我们踏在脚底下,我们要争回自己的尊严!好,还有没有其它补充的?”

“城池!”昨天今日一直为大家打探左近军情而没有机会表现一番的申屠吉宏终于冒出了一句。

李芗泉欣赏的竖起大拇指:“申屠十将说得也没错,城池,还有其它的见解吗?”

“人丁!”伍思成两个字,也同样的言简意赅。

“伍大人所言也正确。我们与鞑子战,争的是尊严、城池、人丁,都是正确的!”

这时,单小英款款起身,脆声道:“我记得我们撤离庙山镇后的那个晚上,大人曾说过,我们与鞑子争夺的,是资源,当时还有些不明白,现在似乎有些懂了!”

李芗泉欣赏的看了一眼单小英:“小英,你的记性真好,没错,就是资源!是一定范围内的人丁、土地、物资,其中土地包括城池、山水,物资包括动植物、矿产等。空间呢,与资源紧密相关。至于尊严,则是在资源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民族认同感,文化认同感,譬如我们就要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

伍思成思考片刻,不解的问:“中华伍某是懂的,什么是民族?”

这回轮到李芗泉一愕,这是什么问题,难道古人不知道民族是什么吗?那他们还一直自称华夏子民或是汉人。这时李芗泉突然想到,民族一词是后世由日本传到中国的,在那以前的古代中国,没有民族的解释。

“我们是华夏先民的子民,亦即华夏民族,是诸多民族的合称,其中汉人占主体,亦就是汉民族,简称汉族,而鞑子,则是蒙古族。以前的契丹人,则是契丹族。好,我们回到开始,刚才我们提到了自己的愿景,就是匡复大宋,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振兴华夏,恢复中华民族的荣光。再具体一点,就是在当前神州陆沉之际,打出属于一片天空,简言之,我们要夺回自己的资源。

“具体怎么做?我们先订一个小目标。

“我的建议是以五年为一个期限,首先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先抛砖引玉,头五年我们应该在川地站稳脚跟,最起码的目标能做到自给自足还有略有富余,收复长宁、富顺、泸州等周边区域,控制人口需有五十万,战兵五千、辅兵五千,并积蓄至少一年的粮粖,方能在此立足。在这个小目标之外,我们努力争取收复成都、重庆,恢复大宋水师,恢复航运。”

这个愿景大概是所有人都不会反对的事了,毕竟任何人都需要希望,而自己,能带给他们就是希望。

不过说实话,在场没有一个人相信他们真正能做到,且不说大宋川军只剩长宁军一脉,就是长宁军,开始也有五千之众、民近十万,越到后来地盘越小,人丁越少,就是明证。

自然李芗泉也明白这些,至于结局如何,只能让时间来证明了。他看着茫然的众人,呵呵一笑:“诸位,正如我反复强调的一点,希望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毕竟,我们除了全力以赴的抗争,已经没有了别的选择!”

这句话倒是有些意思,对啊,未来将会如何,谁也估摸不到,就且当成希望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谭如晓忧心的道:“以梅洞寨眼下的兵力,自保尚且有困难,而这恰恰又是要实现大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根本所在,嗯,难度不小啊。”

“对,你说到点子上了,我们来捋一捋,我们首当其冲的事情是做什么?”

张靖若有所思,他轻咳两声,见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才缓缓道:“标下开始明白了!明知寨内粮食并不能支撑太久,但大人还是不遗余力的收拢人丁、军兵,因为相对而言,梅洞寨军民的数量,是能否抵抗鞑子进攻的关键之一,若不然,还等不到粮食吃完的那天,城池已经被鞑子攻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