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大规模征兵(1 / 2)

于是张彪继续猛攻,十天后又拿下一城。

张彪发现自己的时间全部浪费在路上了。

这鄂国实在是太大了,地广人稀。

一座城里也就两三万人。

张彪望着空荡荡的城池,就差泪流满面,心道大人呐...这么大的地盘,我该咋整啊。

人员也是问题。

你每打下来一座城你总得留下几千人看着吧。

南离王的南疆拿下之后,本来就有好几座城,现在又拿下了宁王朱权的地盘。

后面还有好几个王爷的地盘等着自己拿。

这样下来肯定不行的。

必须要大人想想好的计策了,光靠这么打下去肯定是不行的,到时候战线太长了,万一被敌人给偷袭就麻烦了。

大唐的武器再强,也总有不怕死的吧。

如果人人都不怕死,人家就拿人堆,都能把你给耗死。

现在他们之所以这么容易就投降了,主要是头没见过炸弹和大炮。

一句话大唐的士兵数量实在是太少了。

张彪一封飞书,飞快的就发往了蓝田,要求蓝田拿出好的办法。

几天后叶小川便收到了张彪从前线发送回来的飞鸽传书。

他立即召见了兵部的龙啸天以及刘文静一帮内阁成员进行紧急商量。

张彪主要整理了四条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鄂国地域广阔,但人口稀少,每座城市的人口数量有限。

这导致管理困难,因为需要分散人力来守卫各个城市。

叶小川他们商议后给出的解决方案:可以先考虑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即任用或招安当地的土着或首领来协助管理城市,另外鼓励大唐的百姓过去安家乐业,并且给相应的补助。

第二个问题是兵力被分散与守卫问题,每攻下一座城市,都需要留下兵力来守卫。

随着攻占的城市增多,可用于机动的兵力将逐渐减少,影响后续的作战能力。

内阁和兵部解决方案是可以建立一种轮换制度,让部分兵力在守卫一段时间后轮换回主力部队,以保持战斗力。

第三个问题,被敌人偷袭的风险增加,可能导致后方的城市或补给线受到威胁,容易功亏一篑和遭遇到重大的损失。

目前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让天枢情报局加强情报收集和侦察工作,确保能及时发现敌人的动向。同时,建立快速反应部队,以便在敌人发动偷袭时能够迅速应对。

第四问题则是个士兵数量不足问题,这才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一旦这个问题被解决了,那上面的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

经过大家一起商议,准备从整个大唐民间招募士兵,将原有的在西凉国和景国的士兵全部调往鄂国,另外鼓励老兵继续二次入伍,以及大幅赦免之前景国和西凉国的被俘的士兵前往鄂国打仗。

只要他们积累到一定的积分,那他们将会获得与大唐将士同样的待遇。

这样一来,士兵的数量就会得到极大的缓解。

经过几轮紧急的磋商,他们一起制定出来了上述的几个解决办法。

当天大唐日报就刊登了对大唐全境进行募兵。

并且上面还附带了许多诱人的条件。

例如,参军各种优先条件,参军后学费全免。

以及退伍后,各级衙门将会优先录用退伍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