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孔颖达的要求,京兆府(1 / 2)

孔颖达陷入了沉默。

他还想要反驳下,但想了一阵子,却不知道该怎么反驳,亦或者用什么话来反驳。

“这是他所说?”良久后,孔颖达才开口。

李世民连连点头,他要表明自己所册封没有一点问题:“当然!”

“孔夫子,卢国公和翼国公皆可证明!”

“并且,此子在这一次旱灾中,展现出过人的本领,和君子心怀苍生的夙愿,所以朕才破格提拔他为国子监助教,并赐封为开国县子。”

“张郎君,乃是大唐百姓,既然有功于朝廷,有功于天下,朕自然得赏,孔夫子,你说对不对?”

李世民小心的收起来了手里的卷轴。

长孙皇后重新卷起,合上匣子。

孔颖达手指摩挲,数息后,他饮了口茶。

老夫子终归是老夫子,见多了各种大场面,这四句话尽管心中波澜已生,但脸上起码还是能保持淡定。

可长乐就不一样了。

她完全不知道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已经把卷轴收起。

她的眼睛,仿佛凝固了,固定了一样,直勾勾望着刚才卷轴的地方。

一动不动。

就算她自认于自己读了很多书,就算是和男子相比,也不遑多让。

可,她很清楚,自己不过是读了很多书而已。

这位少年,就仅凭这四句话,便可记入史册之中,成为口口相传的大夫子,大文人,大巨擘。

和她们这些只读过书的读书人,有天然的差别。

就好像是开宗立派的大儒和在后面追捧着大儒圣人之言的犬生一样。

此少年,值得国子监助教一职。

绝对没有问题!

长乐心里感慨。

同时,她心里的好奇更是浓了。

这位和长安那些公子年纪差不多,甚至于还要小一些的少年人,到底是怎么能道出这般圣言。

在以往,长安是从未出现过这般少年读书人的。

就算那些颇有头角峥嵘,名声小动,意气风发的一些少年读书人,顶天也不过是写些锦绣文章,堆砌辞藻。

但凡只要偶有一两首佳作诗词,便可在长安产生不小轰动了。

引得无数走狗舔舐。

可,那些文章,那些诗词,和张郎君这四句话相比,却犹如太阳下的萤火之光。

张郎君·····

若是有机会,定得拜访下。

长乐心里打定了主意。

小兕子好像察觉了姐姐今天和之前的情绪都不一样。

她抬起了小脑袋,就看着姐姐清澈大眼睛,咯咯的笑了起来,如同银铃。

这让长乐骤然清醒过来。

不知怎地,突然脸颊微微一红,急忙闪过了身子,免得让父皇和母后察觉到她的异样,假意抱着小兕子看向了殿外的晴朗天空。

“对。”

孔颖达说不出来反对的话了。

他缓缓起身,什么都不再说,朝外走去。

李世民松了口气。

他是不想和孔颖达这些大儒起冲突的。

完全没必要。

当初,自己上位后,第一件事就是重整国子监,设立弘文馆,以来堵着天下悠悠之口,并且想要堵着百年之后的后世之口。

孔颖达他是特意请来的。

孔圣人之世孙,无疑能够给李世民登基带来很强烈的正统说明。

并且让李承乾长乐等一众皇子公主齐齐追随于门下,学习钻研。

如果孔颖达真的强烈反对,李世民真的会斟酌下,修改修改张楚的任职部门。

但无疑,现在这个结局,是最好的。

孔颖达妥协了。

不过,当孔颖达的步伐迈出立政殿又高又阔的门槛后。

“陛下。”

孔颖达没有转身,仍旧是对着幽幽台阶,但声音,能够响彻于大殿之内,传入李世民之耳。

“六学一馆,乃是大唐文人圣地,虽然此子,有如此之言。”

“但,并不能表示他的学识足够教育天下儒生。”

“亦或者,只是此少年,聪睿通达,日夜琢磨出了能够为自己带来利禄的四句话,也或许,是家中某位长辈所做,只是给了少年,好让少年搏一个出头的机会。”

“国子监助教,现在可以给他。”

“等他回到长安,我会校考这位叫张楚的少年,若是不合格,我会直接剥离他的国子监助教之名头。”

“六学一馆,断然容不下,窃名之辈。”

孔颖达答应了继续保持张楚国子监助教的官职,可在妥协之下,也给出了自己的条件。

他要亲自校考!

李世民没有犹豫,直接答应了下来。

这个要求,就算他是皇帝,也不好反对。

国子监监正校考助教,本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孔颖达听到李世民答应,长吐口气,这才离开了这里。

李世民望着孔颖达的背影。

双眸微微眯了下。

等到再也不见,才开口。

“李君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