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毅等人驾车驶出河西府,不敢走大路,只能翻山越岭,专挑僻静小路前行。一路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竟也没遇到官兵。这一日,终于来到了黄河边上。
众人停车驻足观望,只见黄河之水犹如脱缰野马,波涛滚滚,奔流而下,惊涛澎湃,卷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几艘小舟如树叶般在高低起伏的水中颠簸,仿佛随时都有被大浪吞没的危险,让人看了不寒而栗。
公孙毅见状,与众人商议,此处过于危险,车马根本上不了船,只能继续向下游走,寻找合适的地方渡河。
又行了二十余里,终于找到一处水面宽阔的渡口,这里的浪花相对小了很多。老管家找来两艘稍大一点的船,与船家谈好了价钱。众人分别把马匹卸下来牵到船上,再合力把马车推上船,小心翼翼地将所有东西都固定住。一切准备就绪,大船才缓缓地离开岸边,向河对岸驶去。
大船摇摇晃晃,在水中颠簸,即使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公孙毅,此时也不免心生恐惧,生怕一个大浪过来船毁人亡。
经过几个船夫的共同努力,总算是有惊无险的把众人渡到了对岸。等公孙毅下了船,双脚踩到了地面上,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是落了下来。大家重新整顿车马,再度启程。
过了黄河,算是来到陕西境内,依旧是像以前一样,众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虽然道路难行,到也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只是途经陕北之时遇到了大批的乞丐和难民,公孙毅依旧以易公子的身份送粮送钱帮助他们,一路下来又花费了不少的银两。
又走了几天,众人的马车终于来到了长安的北城。公孙毅下车观看,只见此处城墙高耸,城门宽大,历经风雨侵蚀,有些砖石已经剥落,略显斑斓破旧。行进城内,街道纵横交错,繁华热闹。茶楼、酒肆、商铺林立,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公孙毅不禁感慨,不愧是历代重地,即使在这乱世年间,也要比其他地方富庶得多。
为了掩人耳目,公孙毅让众人分别找了两家略微偏僻一点的客栈住下。等大家都安排好,他立即安排老管家和小团子出去寻找适合的房屋。老管家历来办事稳妥,不出两日,他就在北城的边上寻到一处大院。此院原先住着一个姓郭的大财主,只因郭财主家的儿子为了争夺花魁,与人大打出手导致对方受了伤,谁知挨打的那人是府丞的小舅子,人家哪肯罢休?一纸诉状将他告到了府衙。长安太守审都没审,直接派人抄了郭财主的家,全家发配边关,名下所有田地和店铺以及房屋全部充了公,最后作为赔偿,这处院子落到了府丞大人小舅子冯统的手里。这冯统好赌成性,输了好多钱,便要把这处房子卖掉还债,正好被老管家遇到,可一打听价钱,竟然要价二百两银子。老管家做不了主,便回来找公孙毅商议。
公孙毅听完老管家的讲述,不免有些头疼。因为这一路之上刨去大家的花销以及救济难民所用的银两,如今手里只剩下不足三百两银子了。如果花二百两买下这处院落,那么接下来即使是节衣缩食,要把造纸作坊开起来,也是捉襟见肘,银子根本不够用。可如果不买,再想寻得这样一处合适的院落,着实困难。公孙毅思量再三,最后决定亲自与老管家走一趟,一是看看那处院落究竟如何,二是想找卖家谈谈价钱。
吃过午饭后,公孙毅跟随老管家驾车来到那里。到了地方下了车,公孙毅抬头仔细观看,发现这处院子确实不小,占地足有四五亩地,高高的院墙,红油漆的大门,门口还有两块上马石,显得气派非凡。
老管家和管事的打过招呼,因为之前他来过一趟,看门的这些人都和他认识,所以没费劲就有人领着进了院。
这是一处三进的套院,最前面的院子有五间正房,五间厢房,全都是青砖青瓦,显得庄重而气派。正房有客厅和书房,里面规规矩矩,桌椅板凳,茶壶茶碗一应俱全,布局十分典雅。穿过前厅是内宅,原先主人家居住的地方,也是五间正房,几间厢房,院子中央还有一个小花园,此时已是入冬,花园里的花草早已落败,只有几棵长青树修剪的整整齐齐,一看就是经过专人打理过的,仿佛是一群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宁静的土地。再往后走,就是伙房和仆人住的地方,这里柴房马圈,水井,石磨一应俱全,显得热闹而温馨。
公孙毅和老管家观察一周甚是满意,这里不光院子宽阔房屋众多,而且地点也好,在北城的边儿上,略显偏僻,避开了热闹的中心地带,这样做起什么事就方便得多,不会太显眼,也会省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公孙毅和管事的人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将价格定到了一百八十两。老管家先拿出二十两交给对方作为定金,第二天又早早过来,见到了房主冯统,将剩余的一百六十两银子付清。冯统十分满意,毕竟这钱可以说是白来的,他的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
双方签下了正式的文书,房契地契这些手续全都办理完毕,这座宅院就以老管家的名义买了下来。
又经过一天的收拾,这座宅院就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大家把店房退掉,结清了账目,就收拾东西装车,几经周折,终于搬到了这处新家。
等大家下车以后,发现这里如此宽阔气派都十分的高兴,特别是林小雪和公孙巧云,二人手拉着手前院后院儿各个角落转了好几遍,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脸上简直乐开了花,像两只小麻雀一样。别人虽然不像她俩那样左蹿右跳,但也都前前后后看了个遍,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经过这一个多月的颠簸逃亡,现在总算有一个安稳的落脚之地,能不高兴吗?
接下来就是分配房间,因为这里房间众多,居住起来自然是十分的方便。公孙毅特意将后院儿腾出来,打算用来做造纸的场地。
大家看着这宽敞明亮的大院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
公孙毅等人驾车驶出河西府,不敢走大路,只能翻山越岭,专挑僻静小路前行。一路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竟也没遇到官兵。这一日,终于来到了黄河边上。
众人停车驻足观望,只见黄河之水犹如脱缰野马,波涛滚滚,奔流而下,惊涛澎湃,卷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几艘小舟如树叶般在高低起伏的水中颠簸,仿佛随时都有被大浪吞没的危险,让人看了不寒而栗。
公孙毅见状,与众人商议,此处过于危险,车马根本上不了船,只能继续向下游走,寻找合适的地方渡河。
又行了二十余里,终于找到一处水面宽阔的渡口,这里的浪花相对小了很多。老管家找来两艘稍大一点的船,与船家谈好了价钱。众人分别把马匹卸下来牵到船上,再合力把马车推上船,小心翼翼地将所有东西都固定住。一切准备就绪,大船才缓缓地离开岸边,向河对岸驶去。
大船摇摇晃晃,在水中颠簸,即使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公孙毅,此时也不免心生恐惧,生怕一个大浪过来船毁人亡。
经过几个船夫的共同努力,总算是有惊无险的把众人渡到了对岸。等公孙毅下了船,双脚踩到了地面上,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是落了下来。大家重新整顿车马,再度启程。
过了黄河,算是来到陕西境内,依旧是像以前一样,众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虽然道路难行,到也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只是途经陕北之时遇到了大批的乞丐和难民,公孙毅依旧以易公子的身份送粮送钱帮助他们,一路下来又花费了不少的银两。
又走了几天,众人的马车终于来到了长安的北城。公孙毅下车观看,只见此处城墙高耸,城门宽大,历经风雨侵蚀,有些砖石已经剥落,略显斑斓破旧。行进城内,街道纵横交错,繁华热闹。茶楼、酒肆、商铺林立,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公孙毅不禁感慨,不愧是历代重地,即使在这乱世年间,也要比其他地方富庶得多。
为了掩人耳目,公孙毅让众人分别找了两家略微偏僻一点的客栈住下。等大家都安排好,他立即安排老管家和小团子出去寻找适合的房屋。老管家历来办事稳妥,不出两日,他就在北城的边上寻到一处大院。此院原先住着一个姓郭的大财主,只因郭财主家的儿子为了争夺花魁,与人大打出手导致对方受了伤,谁知挨打的那人是府丞的小舅子,人家哪肯罢休?一纸诉状将他告到了府衙。长安太守审都没审,直接派人抄了郭财主的家,全家发配边关,名下所有田地和店铺以及房屋全部充了公,最后作为赔偿,这处院子落到了府丞大人小舅子冯统的手里。这冯统好赌成性,输了好多钱,便要把这处房子卖掉还债,正好被老管家遇到,可一打听价钱,竟然要价二百两银子。老管家做不了主,便回来找公孙毅商议。
公孙毅听完老管家的讲述,不免有些头疼。因为这一路之上刨去大家的花销以及救济难民所用的银两,如今手里只剩下不足三百两银子了。如果花二百两买下这处院落,那么接下来即使是节衣缩食,要把造纸作坊开起来,也是捉襟见肘,银子根本不够用。可如果不买,再想寻得这样一处合适的院落,着实困难。公孙毅思量再三,最后决定亲自与老管家走一趟,一是看看那处院落究竟如何,二是想找卖家谈谈价钱。
吃过午饭后,公孙毅跟随老管家驾车来到那里。到了地方下了车,公孙毅抬头仔细观看,发现这处院子确实不小,占地足有四五亩地,高高的院墙,红油漆的大门,门口还有两块上马石,显得气派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