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职提升容易,但想再降下来就会得十分的困难,应对不好,甚至会出现兵变。
朱由校一时没有头绪,便只好朝兵部尚书熊廷弼看去:“熊爱卿可有可行的办法?”
熊廷弼在脑海中飞速转了几圈后,这才高声回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可按照陛下先在几个布政司或行都司试点的思路,等时机成熟后,再逐步向全大明推进!”
“不知熊爱卿以为从哪些地方开始较为合适?”朱由校略感兴趣地问道。
熊廷弼脑中简单过了一遍几个边镇后回道:“回陛下,臣以为可从辽东、山东、直隶、大宁、宣大开始,这些地方之前已基本完成卫所与营兵整顿,变革起来较为容易。
此外,这些地方皆驻扎着朝廷数量最多且战力最强的军队,将这些地方的军队调整完后,其它变革就易如反掌!”
“若有人不同意变革呢?”朱由校继续问道。
熊廷弼脱口而出道:“回陛下,现在每个布政司或行都司的军队分成了镇边营与保安营,可在内部先进行将士考核,优秀的进入镇边营,差一些的选入保安营,再差一些的则直接发放土地与安家银变成屯军。
采取此法,不仅转移了因变革带来的矛盾,还能进一步裁汰军中老弱,不愿意变革的人自然会被随大流裹挟其中而无法再成事!”
“土地从何而来?这些屯军如何管理?税收如何收取?”朱由校继续追问道。
熊廷弼想了一会儿后回道:“回陛下,土地可从新打下来的辽东、金山、大宁与归化等处而来,有了朝廷安家银与免费发放土地及免税,会有大量的百姓自愿前往,包括曾经的军户与被淘汰的士兵。 乐可小说
军屯的管理,臣以为太祖在西南地区少民中间设立卫所进行军屯的政策甚佳,两百多年过去后,西南的贵州、云南、广西虽然反叛不断,但目前大部分已经被汉化或接受朝廷的管理。
至于税收,因是处于边疆偏远之地,而且土地贫瘠干旱导致产量远远不如中原地区,可将税赋减半甚至不收,但这些军屯的屯户有闲时接受训练、战时上场作战的义务!”
“现在大明正在裁撤卫所,为何你这却要重设卫所?”朱由校想继续考教一番熊廷弼。
现在的三位内阁大学士与六部尚书中,只有熊廷弼出身最低,方从哲、徐光启与李长庚三人皆出自官宦世家,六部尚书中,王永光、毕自严、顾秉谦、李之藻与汪应蛟五人也同样出自官宦世家,而且多出自长江中下游的几个布政司,只有兵部尚书熊廷弼三代务农,族中只有一个族兄兼授业恩师熊廷立中过生员功名。
江夏出现三年饥荒期间,因家贫却得不到亲友接济,熊廷弼因此尝遍世态炎凉,靠县学考试奖励艰难渡过三年困苦时期,之后因他自己连续两次乡试不中,父亲也郁郁而终。
至于同样出身不高的孙承宗,情况可比熊廷弼好了不少,靠给大理寺右丞姜壁与兵备道及后来的大同巡抚房守士长期担任家庭教师,生活状况比熊廷弼体面了不少。
所以,面对这种出身社会底层,感受过人情冷暖,并且文武双全、性格直爽的官员,而且年龄还比徐光启与孙承宗还年轻六七岁, 朱由校自然会将其列为重点考察对象。
熊廷弼的声音将走神的朱由校拉回了会场:“回陛下,大明立国初期,中原及其整个北方已经从汉人手上失去了太长的时间,而且人烟稀少,并随时面临北元余孽南下劫掠之危。
而且洪武朝刚立国不久,长期的战事与全国重建需要耗费大量的钱粮,导致一时拿不出多余的钱粮来供养与赏赐军队,便只好在广大的北方与西南少民地区施行军屯卫所制,给将士们发放土地,从而让他们自己养活自己。
现在的大明经过近两百五十五年的发展,大明各地现在已经是人多地少的局面,而新收复的土地不仅能很好地缓解大明各地的人地矛盾,还能靠军屯卫所制牢牢地掌控新收复的土地,不至于再次出现仁宗与宣宗朝因人丁不足而不得不放弃大量较为荒凉的土地来缓解朝廷的驻防压力。
至于这两年陆续裁撤卫所,则是因为这些地方长期的和平现状,已经没了设置卫所的必要,加上武将靠各种手段的不断兼并,导致军户手上的大量土地已经被剥夺,成了将领事实上的佃农,战斗力早就没了他们先祖在明初的状态,甚至连普通的农民都不一定比得上。
虽然这些军户的战斗力出现了严重下降,但不得不承认他们在守边固土方面的确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是朝廷几乎不需要付出太大代价便能有效控制一方的有效政策。
等未来牢牢掌控了这些新收复领土若干年后,便可效仿现在裁撤直隶与山东等地的卫所一样,裁撤他们的同时,继续向外设置新的卫所来控制更多的土地,从而保证大明不断新增的人口能够有足够的土地来生存!”
熊廷弼的回答,朱由校心中不禁一阵赞赏,在目前的税收政策一时无法得以有效改善的情形下,新收复领土恢复卫所制的确能极大缓解朝廷的财政压力。
但是,现在这些新收复的领土多是陕北与中原过去的无土佃农,几乎没有与善战的蒙古人一战的能力,不仅如此,还缺乏大量有行政与军事管理能力的卫所军官。
想到这,朱由校不禁继续询问:“熊爱卿,在金山、大宁、辽东与归化新收复的领土重设卫所制不是不可以,但这些地方的新移民多是陕北之地来的几乎无作战经验的农民,如何应对凶悍的女真与蒙古人劫掠?”
经常与军队及地方打交道的熊廷弼,面对皇帝的问话,自然难不倒他:“回陛下,从辽东、直隶、山东与宣大等地裁撤下来的营兵与卫所兵或许战力的确比不上那些被选上的将士,但总有不少比一般人强的,从中选青壮可靠之人即可。
除此之外,禁军与边军在历次的大战中,肯定有不少因伤退伍的将士,到时候可直接安排他们过去担任农闲时训练青壮的教官或者担任里长、甲长等职务!”
官职提升容易,但想再降下来就会得十分的困难,应对不好,甚至会出现兵变。
朱由校一时没有头绪,便只好朝兵部尚书熊廷弼看去:“熊爱卿可有可行的办法?”
熊廷弼在脑海中飞速转了几圈后,这才高声回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可按照陛下先在几个布政司或行都司试点的思路,等时机成熟后,再逐步向全大明推进!”
“不知熊爱卿以为从哪些地方开始较为合适?”朱由校略感兴趣地问道。
熊廷弼脑中简单过了一遍几个边镇后回道:“回陛下,臣以为可从辽东、山东、直隶、大宁、宣大开始,这些地方之前已基本完成卫所与营兵整顿,变革起来较为容易。
此外,这些地方皆驻扎着朝廷数量最多且战力最强的军队,将这些地方的军队调整完后,其它变革就易如反掌!”
“若有人不同意变革呢?”朱由校继续问道。
熊廷弼脱口而出道:“回陛下,现在每个布政司或行都司的军队分成了镇边营与保安营,可在内部先进行将士考核,优秀的进入镇边营,差一些的选入保安营,再差一些的则直接发放土地与安家银变成屯军。
采取此法,不仅转移了因变革带来的矛盾,还能进一步裁汰军中老弱,不愿意变革的人自然会被随大流裹挟其中而无法再成事!”
“土地从何而来?这些屯军如何管理?税收如何收取?”朱由校继续追问道。
熊廷弼想了一会儿后回道:“回陛下,土地可从新打下来的辽东、金山、大宁与归化等处而来,有了朝廷安家银与免费发放土地及免税,会有大量的百姓自愿前往,包括曾经的军户与被淘汰的士兵。
军屯的管理,臣以为太祖在西南地区少民中间设立卫所进行军屯的政策甚佳,两百多年过去后,西南的贵州、云南、广西虽然反叛不断,但目前大部分已经被汉化或接受朝廷的管理。
至于税收,因是处于边疆偏远之地,而且土地贫瘠干旱导致产量远远不如中原地区,可将税赋减半甚至不收,但这些军屯的屯户有闲时接受训练、战时上场作战的义务!”
“现在大明正在裁撤卫所,为何你这却要重设卫所?”朱由校想继续考教一番熊廷弼。
现在的三位内阁大学士与六部尚书中,只有熊廷弼出身最低,方从哲、徐光启与李长庚三人皆出自官宦世家,六部尚书中,王永光、毕自严、顾秉谦、李之藻与汪应蛟五人也同样出自官宦世家,而且多出自长江中下游的几个布政司,只有兵部尚书熊廷弼三代务农,族中只有一个族兄兼授业恩师熊廷立中过生员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