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岳飞(2 / 2)

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母亲被封为国夫人,他被授予镇宁、崇信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进封爵位为武昌郡开国侯,又任荆湖南北、襄阳路制置使,神武后军都统制,负责招捕杨么。

杨么党羽黄佐主动招降,岳飞让其返回洞庭湖对付杨么,黄佐感激并屡立战功,还招降杨钦等人。

岳飞多次命人进攻杨么外围营寨,降伏数万人。

张浚认为杨么水寨难以攻破,岳飞保证八日捕获贼众。

到达鼎州后,他一面利用受降部众招降,一面置寨列舰准备进攻。

杨么重要部下接连被招降,其据险而守不肯降伏,驾驶车船逃入湖中。

岳飞命人制作木筏堵塞湖汊港湾,用腐木乱草投放上流,又让人谩骂激怒杨么使其追击,最终因水道受阻被斩杀。

此战岳飞斩获千余艘战船,极大扩充了鄂州水军,得以进爵为公,除荆湖南北、襄阳路招讨使。

绍兴六年(1136年),岳飞奉命移军京西,改任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并任宣抚副使,于襄阳设宣抚司以图收复中原。

期间因母亲去世居家守丧,宋高宗多次诏令其前往武昌调动军队,岳飞不得已回军。

绍兴十一年(1141年),南宋朝廷与金国达成“绍兴和议”,岳飞坚决反对这一屈辱性的和议,主张继续抗金,却遭秦桧等奸臣诬陷。

同年,他被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享年三十九岁。

岳飞去世后,秦桧死后,朝廷欲为他平反,直至宋孝宗时才恢复岳飞官职,追谥“武穆”,并予以改葬于临安栖霞岭(今杭州栖霞岭),在鄂州建“忠烈庙”。

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年),追封岳飞为鄂王。

【后世评价】:

民族精神的象征。

南宋周端朝赞“志还故疆,为名将第一”

朱熹赞他“纯忠纯孝,大武大文,岂其孙(武)吴(起)之侣,抑亦伊(尹)吕(尚)之伦。遗憾千秋,未返北巡二帝驾,旷观百代,克绍尼山一圣人”;

文天祥评价他“岳先生,我宋之吕尚也。

建功树绩,载在史册,千百世后,如见其生”“惟中兴之初,先武穆王手扶天戈,忠义与日月争光,名在旗常,功在社稷,天报勋劳,克昌厥后,虽百世可知也”;

元编着《宋史》的史官称其“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

明太祖朱元璋评价他“纯正不曲,书如其人”;

明神宗朱翊钧加封其帝号特封为“三界靖魔大帝”,保劫昌运岳武王;

明徐珵赞其“始终以恢复为己任,才与志副,名与实副,南渡以来,一人而已”;

清康熙题匾岳飞庙“名垂宇宙”;

清乾隆题匾“伟列纯忠”,赞其“惟尔公忠秉性,智勇超伦”;

清慈禧太后题匾“忠灵未泯”;

清光绪题匾“百战神威”。

《功绩》:

- 军事才能出众:他所率领的“岳家军”战斗力强,金人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明代名将戚继光亦以岳飞为榜样,练就了抗倭劲旅“戚家军”。

- 抗击金兵:多次率领岳家军北伐,收复襄阳六郡,郑州、洛阳、郾阳等中原失地,取得了诸多战役的胜利,给金兵以沉重打击。

《过错》:

口号问题:

岳家军的口号曾是“收复失地,迎回二圣”。

不听调遣:

岳飞作为军事统帅,曾有擅自撤离河南地区、在淮西之战时未及时支援等违背宋高宗心意的行为。

干涉立储:

在宋高宗没有儿子且正为此事发愁时,岳飞隔三差五催促皇帝立储。

岳飞之死更多的是因为南宋朝廷的复杂,真正害死岳飞的是宋高宗赵构,赵构担心武将拥兵自重、功高盖主,威胁到自己的皇位;而秦桧则迎合赵构的心思,充当了杀害岳飞的刽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