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左宗棠(2 / 2)

同治五年(1866年)5月,奏请朝廷批准,任命法国人日意格为福州船政局正监督,法国人德克碑为副监督。

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船政局共建工厂16座,船台3座,船槽1座,成为洋务派兴办的最大的船舶制造厂,并为中国建立第一支近代化海军打下了基础。

光绪六年(1880年)他创办兰州机器织呢局,利用西北盛产的羊毛生产织呢,与外国输入的毛织物竞争,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光绪十一年(1885年)9月5日,左宗棠病逝于福州,终年73岁,赠太傅,谥文襄,有《左文襄公全集》134卷流传于世。

【后世评价】:

- 清廷追赠太傅,谥号“文襄”。

入祀京师的昭忠祠、贤良祠,并建专祠于湖南及他所立功的诸省。

- 革命党在“致公堂重订新章要义”一文中,曾评价左宗棠做过错事、坏事,镇压太平天国、捻军和回民起义,屠杀了革命人民。

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历史学界对左宗棠的评价是完全否定或者基本否定的,一般认为他是镇压革命的刽子手、误国的洋务派,对收复新疆一笔带过,评价甚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改革开放后,学术界对左宗棠的评价已基本转为肯定,肯定他在推动中国近代化、抗击外国侵略、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等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称号:

- 被梁启超赞为“五百年来第一伟人”。

影响:

- 左宗棠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创始人之一。

他于1866年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获准试行,在福州马尾择址办船厂,派员出国购买机器、船槽,并创办求是堂艺局,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

- 左宗棠重视民生,每平定一处,都会投入巨大精力以恢复和发展当地的经济。

他开创了甘肃的文教事业,在民生方面,推动了西北的现代工业、轻工业发展,如创办甘肃织呢总局等。

- 民族思想:

他是坚定的大一统维护者,在对待内部民族冲突时提倡“剿抚兼施”的策略,反对单纯暴力镇压;在外交方面,坚持维护领土完整,支持“师夷长技以制夷”。

- 他提出了做清官的“公心”理论,包括“无偏私”“识是非”“见大小”等,以及“求仁、求善、求敬、求善”的落实办法,对后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功绩:

- 左宗棠最大的功绩是收复新疆。19世纪60年代,浩罕国将领阿古柏入侵新疆,窃据天山南北,沙俄也趁机强占伊犁。

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张打击沙俄气焰,“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两者并重”,并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他制订“缓进急战、先北后南”的策略,率领清军成功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北路和南疆大部领土。

此后,他又积极筹划武力收复沙俄侵占的伊犁,虽因清政府将他调离新疆而未能如愿,但为最终收复伊犁提供了坚强后盾。

《过错》:

1.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替清廷镇压农民起义军。

2.追求功名,为报皇恩,大杀起义军(太平军、回民军)。

3. 在陕甘剿抚回民时,在金积堡一战后有杀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