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商圣范蠡(2 / 2)

商人甲问道:“陶朱公,听说你在齐国当过官,为何来此经商?”

范蠡笑着回答:“官场非我所好,经商更能自由发挥。”

范蠡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很快在商业上取得了成功。

……

在陶地,范蠡与儿子一起努力经营。

他们不仅种田,还从事畜牧。

一天,范蠡对儿子说:“我们要善于囤积储存,等待合适的时机卖出。”

儿子问道:“父亲,如何判断时机呢?”

范蠡回答:“观察市场供需,了解百姓需求。”

当粮食丰收时,范蠡父子并没有高价出售,而是只取十分之一的利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商人不解地问:“陶朱公,你这样怎么能赚大钱?”

范蠡说道:“薄利多销,方能长久。”

由于他们的诚信经营,生意越来越红火。

没多久,范蠡又积累了巨额财富。

消息传遍了各地,天下人都称赞他的才能。

有人说:“陶朱公真是经商的奇才。”

也有人说:“他的品德高尚,值得我们学习。”

公元前448年,范蠡去世,享年88岁。

在他临终前,儿子守在他身边。

儿子悲伤地说:“父亲,您走了,我们怎么办?”

范蠡虚弱地说:“孩子,记住为人要正直善良,经商要诚信为本。”

说完,范蠡安详地闭上了眼睛,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后世评价】:

秦朝宰相李斯称赞他:“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东汉学者赵晔评价:“范蠡是智臣,勇敢并且善于谋略。”

南宋思想家黄震说:“春秋战国近五百年,既能建功立业,又可避祸全身,全身而退的人,只有范蠡一个。”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故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

韩愈在《范蠡招大夫种议》中称赞范蠡“竟能焚姑苏,虏夫差,方行淮泗之上,以受诸侯之盟者,范蠡、文种有其力也。”

苏轼称范蠡“春秋以来,用舍进退,未有如范蠡之全者也”。

范蠡着有《范蠡》兵法二篇,今佚。公元782年(唐朝唐德宗建中三年),他开始配享武成王庙,被追封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宋朝时期,配享武庙。因范蠡善于经营理财、又能广散钱财救济贫民的商人形象深入人心,逐渐被后世尊之为文财神、商圣、商祖等。

-商业思想:他主张以农为本,农商共举,薄利多销,加速周转等理念。

例如战国时期的白圭受其薄利多销的影响,总结出“欲长钱,取下谷”的经验;鲁国的猗顿听从他的建议,通过畜养“五稼”而致富。

范蠡对物价涨跌应有合理幅度的主张及国家调控粮食价格的政策,被后世所仿效。

如今,许多经商者仍在效仿他的经商理论,如实行粮棉油预定价格政策、提倡名牌战略、采用打折等“薄利多销”战略等。

- 军事思想:他用兵善乘虚蹈隙、出奇制胜,例如运用“美人计”等。

他的“非战”与“强兵”相统一的战争观点,以及在作战中因循自然、顺应天时,善于捕捉战机等思想,都具有重要价值。

- 哲学思想:他的哲学思想讲究天、地、人和合共生,知识涵盖军事、医学、建筑等多个领域。

- 政治才能:范蠡帮助越王勾践成就霸业,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谋略,其治国理念包括顺应天时、发挥地利、重视民心等,对后世的统治者有一定的心得。

唐代他被列为配享之神位,作为古今名将之一配享武成王庙。

宋宣和五年,被封遂武侯;绍兴元年,配祠大禹勾践,其影响进一步扩大。

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他逐步发展成为道教的“财神”和商业的行业神,被民间供奉祭祀,延续至今。

民国时期生意人流行在店中挂上“陶朱时业,端木生涯”的商业对联。

【功绩】:

范蠡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功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军事方面:

1. 辅佐越王勾践:范蠡尽心尽力地辅佐越王勾践,为其出谋划策,帮助越国在困境中崛起。

在勾践兵败会稽山面临灭国命运时,范蠡建议勾践入吴为奴,以换取喘息之机。之后又一同忍辱负重,制定复兴越国的策略,最终助力勾践成功复仇,消灭吴国。

2. 出谋划策:在越国复兴的过程中,范蠡为勾践提出了一系列政治和军事上的良策,包括对内发展生产、增强国力、扩充兵源,对外麻痹吴国、与他国交好等,展现了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军事谋略。

经济方面:

1. 富甲一方:离开越国后,范蠡在齐国化名“鸱夷子皮”,通过在海边耕作和经营,积累了数十万资产。

之后在陶地经商,自称陶朱公,采用独特的经营策略,如囤积储存、薄利多销等,再次积累了巨额财富,成为当时着名的富商。

2. 商业理念:他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商业理念,如把握市场规律、合理定价、诚信经营等,对后世的商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化方面:

1. 功成身退:范蠡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在越国功成名就后选择急流勇退,这种豁达明智的处世态度为后人所推崇,成为一种智慧的象征。

2. 哲学思想:其思想中蕴含着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洞察和理解,体现了道家的无为而治和顺应自然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