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欲当盟主,就得罩得住小弟(1 / 2)

舍弟诸葛亮 浙东匹夫 1726 字 2个月前

张松听了诸葛瑾的分析,原本一时冲动的热忱也稍稍冷却,意识到自己的投效确实有些急切了。

遇到明主就投奔,这本身没错。但指望明主立刻就把战略重心转移到益州、不择手段对刘璋下手,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自己还需要保持耐心,当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卧底,慢慢搜集信息,等待时机。

而张松一开始显然没有做好这方面的思想准备,现在突然让他如此行事,他居然有些茫然。

毕竟他也没受过“潜伏训练”呐。

历史上张松最后败露、被亲大哥张肃卖了遇害,也跟他的不够专业有很大关系。

可惜张松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多不专业,刘备和诸葛瑾让他长期潜伏,他也就只顾先拍胸脯打包票:

“今日听子瑜先生一番金玉之言,松方知自己原先的行事有多草率。此番回成都,自当潜心搜集,静待时机。”

诸葛瑾听了这句表态,就知道张松还没端正态度,也低估了事情的难度,诸葛瑾连忙旁敲侧击地提醒:

“长期潜伏、搜集蜀中闭关派和亲曹派的异动,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若行事不密,必失其身。

子乔原本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投效我主又是近日才临时起意,缺乏长远计划。

我觉得,还是再稍稍多留几日,好好规划一下回益州后的行动策略、需要注意的细节,切不可急躁。”

刘备也觉得很有道理,张松又不是专业做这种事情的,万一心里有事藏不住,时间久了露出破绽,那不是害人害己么。他也就跟着温言劝说,让张松再多住几日,好好对账清楚,梳理一下细节。

张松想了想,也没有拒绝,临阵磨枪查漏补缺一下也好。

诸葛瑾便顺势又交代了一句:“既然子乔决心已定,有一点是最重要的,这种事情,决不能对任何人泄露。哪怕是自己身边的亲人,不要以为他们会跟你一条心,就疏忽大意。

听说刘璋原本的别驾,乃是令兄吧?令兄也曾建议刘璋与曹操和睦?这种对外联络诸侯、朝觐朝廷的事情,一旦选定了路线,是很难半途改弦更张的,人一辈子或许就被打上了‘亲曹’或者‘亲刘’的烙印了。

所以子乔回去后,千万别贸然尝试把令兄发展到我们这边来,一切都要小心,就从对令兄保密开始做起!”

其他的潜伏人员应该注意的细节,诸葛瑾一时半会儿也说不上来,强行说也会挂一漏万。

但张肃历史上出卖了张松,这一点是有现成答案可以抄的。

诸葛瑾既然知道,也就不吝以此点一下张松,让他切不可因为亲情就疏于防范。

顺便也可以用这个警告作为典型举例,提纲挈领。让张松以此为抓手,回去后自行举一反三,琢磨出更多保密注意事项,彻底重视起来。

张松闻言,也果然心中微微一震。

如果不是诸葛瑾特地点出,张松一开始还真动过拉拢亲大哥跟他一起干的想法,他觉得骨肉兄弟亲情是可以压过对刘璋的忠心的。

但诸葛瑾这样智谋之名播于天下的人都特地点出了,那自己还是小心驶得万年船吧,亲大哥也不能抱有幻想。

“多谢先生教诲,松必然谨记于心!”张松神色肃然,恭恭敬敬接纳了这个意见。

他是狂妄自傲不假,但那也是分对象的。对于诸葛兄弟这种层面的存在,再狂傲自矜的人,也会选择听劝。

过去八年华夏大地上发生的一次次先例早已证明:

诸葛兄弟开口之后,听劝的人都有好下场。

而不听劝的人,估计坟头草都几尺高了。

就算有人敢不听泰山府君的判词,也没人敢不听诸葛先生的劝呐。

此后几日,张松也就临时改变计划,继续在徐州多留几日,以打磨长期潜伏的方案策略、查漏补缺,减少破绽。

原本三月中旬就该回程的他,如今不得不拖到临近三月底才回去。

好在益州路途遥远,回程又逆水行舟,原本就至少得走两个多月,所以也不差这十天半個月的。

从成都到徐州,光是长江水路就四千里了,后续淮泗辗转又是上千里,整整五千里路,难免会有各种意外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