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傲骨,文人相轻,文人墨客,文人骚客,谓之文德,而不能怀其藻,那就有文人画士之祸了。
褒贬不一,各有一说。但文人是薪火相传的主宰者,是历史根脉,是精神食粮,它将人和自然勾勒出,一种和美,一种悲怆,更是启迪心智,开蒙世界。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甄鸿儒可谓是读书人,曾参与《四库全书》编纂,那是大手笔了,文化匠人。
但他那个典型的文人酸腐气,让同僚们近不得离不德,总叫人一种自负与自傲,迂腐与固执,酸涩与矫情的感觉。
时不时的自我吹嘘,自我鸣号;又时不时自命不凡,又时不时自哀自怜。那是迂夫子,腐儒了,终成了书虫,书呆子。
那个竹枝山也活脱脱传他的死老子代,其父竹怀源是个文秀才,一辈子捧着个书,但久试不中举人,在屈辱中更有傲骨。
进京不是赶考的,而是告御状,却客死他乡,弄个聪明反被聪明误,家破人亡,得到一个郝望爵这个贾世道。
儿子竹枝山秉承老子,不撞南山不回头,也走向告御状行头,而且激情来的更猛烈些,反响更大些。
关键是他的策略在变,他的策划取决于大家指点,有山东泰安府曹仁政,河运总督甄鸿儒等等衙门内的人在赐教。
堡垒往往都在内部攻破,革命中就怕出叛徒,出卖同僚,出卖朋党,拿其矛攻其盾,来一个后院失火。
当然竹枝山是正义之师,是为民请命的,他不同于他老子,老子是为自家讨个说法,保卫万贯家财免遭其害,却死鳖孙,没得好果子吃。
他却相反,光着脚不怕穿鞋的,有一群人拥立着,摇旗呐喊着,似乎是他成领袖人物,大有一呼百应。
那种振背一呼,百里响应,他扬眉吐气地飘飘然,那种自满与自信,为黎庶而告,告的其所,信心自满。
亦然必须向皇帝,最好要向老佛爷请懿旨,还要以万人言面貌出现。
时值康有为偕弟子再度入京会试,遇到甲午战败,无能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激起了会试千名举人爱国热情。
由康有为领导,联合千名举人上书光绪皇帝,反对并提出系统的变法方案,史称“公车上书”。
维新派由此登上政治舞台,光绪帝也增加帝派力量,有了新的支持者,决意革故鼎新,而推进了戊戌变法。
其戊戌变法即为: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
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
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
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这是紫禁城内的事了,那是后话。
话说借鉴公车上书之法,老佛爷是反对的。因而,还是以百姓联名请愿为好。
有事说事,就不要文乎哀哉了,参与什么政事,谈及政治,那是要卷入政治风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