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预见的时机(2 / 2)

下车时,先出来的是两个身穿飞鱼服的人物。

未及疑惑之际,突然有人从车厢内走出,遮挡住脸部的部分尽管覆盖上了黑色布料,显得面容模糊而严实地遮掩了其真容。

小主,

但他一从马上下来,只走出了两步路,那种自然而稳健的姿态就已经明确昭示了此人的背景并非普通人。

当目睹这个人大摇大摆走下来,熟练运用官场最为惯用的那种平稳四方步后,他已经毫不犹疑地确认了这人的身份。

现在的形势下,被两个锦衣卫紧紧押送着上船的人,正是最近曾高傲地对待着一大群百姓、满嘴恐吓话语不断的一位县官杨论先生。

不过究竟,他的现在这个样子是因为出于保护自我颜面的目的而特地如此,还是出于防患于未然由锦衣卫强行施加的压力而如此装扮的,却难以判断。

今晚的月光很好,锦衣卫的动作也很快速。

按常规速度,这些人群想赶到一艘大的船只上去最少也要耗费一刻钟左右的时间,而在一片混沌中达到这一目标更是需要更久。

在这批穿锦衣的卫士的带领下,他们有条不紊的组织了一场行动,在严厉的斥责下,将一众人上船的 ** 在一个小时以内。

在确信所有人安全登船后,伴随着清响一声声急迫的击鼓声,岸旁等待的民众逐渐释放手中紧紧握住的码头缆绳。

不多时,这两条巨大无比的船只,在长江水流的推动下,向着东方东南缓缓驶去。

正当船只即将远离这片曾给过他们近一个月安宁之土之际,胡柯回眸凝视那江岸。

明如皎洁圆盘的新月虽然高悬天际,但无穷尽的黑夜却将整个江浦县城吞噬其中。

唯有码头上数根熊熊燃烧的火炬,仍在努力地为船上的人证明,他们并未行经一片毫无生命迹象的荒原。

在这一刻中,胡柯的眼光聚焦于那个小小的渔村的方向——他所在之地。

他对村子里的人并无过多交谈的机会,因为他并不懂得如何说话,村民们多半也不谙文字的奥秘。

两方之间的沟通异常艰难。

但那份对土地的深情,仍旧深深地在他心田中蔓延开。

自从杨善一族离开后的这段岁月,无论是在自家小屋里亦或是在更为广泛的村民社区中,都能够感到来自乡亲们暖意如潮的温暖关怀——他们虽非富贵,尤其是在这一年遭受了入春寒疾袭击后,生活的艰辛更甚。

但仍有不少村民愿意舍身分,把自己的小物件送给秦月茹,比如家家户户自制的草篮、亲手打制的木质碗具。

关于粮食类的东西,数量虽少,但它们却是村民们最珍惜的宝贝。

毕竟,他们身处一个正是一年之交接、资源有限之时。

同时,村民们自己也都面临着生存的挑战,家中连口吃的尚自勉强,更不用说分出去帮助他人了。

然而即便在这最为紧巴巴的日子里,还是有一些村民,找到了低价采购粮食的好去处,并将这份宝贵的物资,带给秦月茹和她身边的朋友。

在某些村民身上,因为自己囊中羞涩,不得不让步于秦月茹的资金援助。

他们回家后第一时间告知秦月茹,所去的详细购买地点——这只是村民们给予的温情之一角罢了。

他知道,倘若没有了这份支援,秦月茹和孩子的生活恐怕会愈发艰难,在自己还未恢复之际。

此刻,随着黑暗铺洒,一切美好、复杂却又深刻的回忆被时间所淡去,取而代之的是前方远处闪烁的灯火。

尽管胡柯明白,那些并不属于那个贫穷的渔村落下的光辉。

因为对于那个地方的人来说,在这样的满月之夜,绝不会有浪费灯火的习惯。

而在这份由内而外所笼罩的黑暗背后,胡柯那些未完满的记忆,就这样悄然收束于此,留下了它最后一抹淡淡的光影。

随巨舟远离岸边,胡轲明白自己接下来的苦难即将再次逼近。

如今的胡轲已完全抛弃了逃跑的希望,和他之前在诏狱时的那种毫无牵挂的状态不同,他的内心已经安住了半个真正意义上的家人。

曾经当他越狱后,出现在诏狱的监牢前找到了气息微弱、生死难测的父亲时,他的内心仿佛被一片迷雾笼罩,痛苦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