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眼睛一亮:这个不错,嗯,给我设一个寅时的闹钟吧!他寅时上朝,虽然有太监提醒,但这样的设备会更便宜,而且新颖。
好的,碧霞,你看这个如何?李伟摩挲着手指询问。
朱元璋微笑道:嗯,也算,不过它的价值比不上地图,我给你五十贯吧。
哦,那好吧。虽然不多,但能通过几句话赚到也相当不错。
朱元璋毫不犹豫地从盒子中取出五十贯给他。这下,李伟更加积极,立即开始介绍计算器。然而,在朱元璋看来,尽管计算器很先进,但他有算盘,复杂的计算也不需要。相机倒是引起了他的兴趣,学会后,他不停地自拍,傻笑不止,开心之余又赏了李伟一百贯。
手机上的应用大部分离开了网络就没用了,即使有网络,电商也无法送到明朝,除非有创新的想法。这让李伟感到有些困扰,好不容易有了赚钱的机会,难道只能赚这么一点?
碧霞,我的手机里还有一些学习资料,你要不要?他试探性地问道。
正在自拍的朱元璋闻言,脸色一沉,呵斥道: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不要!李伟翻了个白眼,心里暗想:你这家伙,电脑上的资料可没少看!"
思考良久,手机似乎已不再具备类似地图的功能。
提及地图,李伟忽然想起若干关键事项,连忙补充:“碧霞,我知晓几种高产作物,平均每亩产量可达上千斤,只是产地偏远,获取它们可能需要一番周折。”
“咦?快告诉我,具体在哪里?”
朱元璋带着惊讶询问。
他曾借助小公主从李伟那里了解到后世的粮食产量极高,但那些高产作物需长期培育,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因此并未急于安排,此刻听说有现成的高产作物,心中满是欢喜。
李伟接过手机,打开地图,指向南美洲的位置。
朱元璋脸上的喜悦瞬间凝固:“这么遥远的地方?”
“是的。”
李伟无奈地点了点头,解释道:“这里有甘薯和马铃薯,都是高产作物,每亩产量可达两千到三千斤,且适应性强,容易种植。另外还有橡胶树,产出的橡胶是重要原料。”
听到亩产两千到三千斤,朱元璋内心震动:“真的有这么高的产量吗?”
李伟肯定地点点头:“确实如此,若管理得当,产量还能更高。”
明朝的作物大致与后世相似,南方种植水稻,北方则是小麦,南方地区如江浙一带亩产可达四五百斤,北方则相对较低,大约两三百斤(南方双季,北方单季)。
如果有这种亩产两千到三千斤的作物,那么……百姓们应该再也不会挨饿了吧?
朱元璋凝视着南美洲的位置,虽然他对橡胶不了解,但红薯和马铃薯这类高产作物,无论付出多大代价,他都志在必得!
过了许久,他深深吸了口气,将目光从地图上收回,对李伟笑道:“你的消息非常有价值,尽管那里看似遥远,但这两种作物对我们大明至关重要。我们会想办法获取的,嗯,这次算是你的功劳,额外赏你千贯!”
李伟高兴地接过宝钞:“谢谢陛下!”
嘿,这笔钱来得真快!虽然他拥有明黄商会,但资金主要在商会中,年底分红才能到手,手头现金并不充裕。
“还有吗?再好好想想,我们有的是钱!”
朱元璋轻拍着小木盒催促道。
李伟看着盒中的宝钞,眼神充满渴望。
但他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值得提及的事物。
其实,大多数优质资源还得靠自己创造,比如蒸汽机之类的,但这些短期内还无法实现。
实在无计可施,李伟只能无奈地摇头叹息。
“真的没有了吗?机会难得,再好好想想!”
“真的没有了。”
李伟依依不舍地移开视线。
“好吧,那就算了。”
朱元璋见状略感失望,但想到红薯和马铃薯,脸上又露出一丝笑意。
李明兴冲冲地打算收起新得到的一千多贯银票,朱熹见状,笑容突然收敛,厉声喝道:
“大胆李明,你可知罪!”
李明手一颤,呆滞地看着他:“我……我犯了什么错?”
“你竟敢咒骂君王,还不承认!”
“什么时候的事?”
“刚才我们骑马时,你诅咒我会跌倒!”
李明恍然,原来是指那件事,我是说你会摔死,不是单纯的跌倒。
但你刚才没提,现在又旧事重提是什么意思?
“你打算怎么办?”李明谨慎地询问。
“哼,罚你一千……嗯,一千五百贯!”朱熹心算后坚定地说。
李明听得目瞪口呆,一千五百贯?精确到个位数的罚款?
这不是要我把刚得的钱全赔出去吗?
世间怎会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居然做了皇帝……
“李明,你知道什么是狗吗?”朱熹问。
“知道,你就是啊!”李明毫不客气地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