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我大唐秦琼去年已经战死,魏征辞官而去(1 / 2)

“中书令何在?”

房玄龄即刻走出队列上前道:“臣在!”

“拟旨:大唐藩王大贺咄罗与奚文浩无理挑衅我大唐,御前质问天子,即今日起,我大唐与契丹和库莫奚断绝宗属关系。”

李世民刚念完,房玄龄和众朝臣一同高喊:“陛下圣明!”

大贺咄罗与奚文浩则是一脸懵逼。

神色急切,正欲说什么,李世民却是没有再给他们机会。

“来人,将这两个无礼之徒给朕拿下,他们已经不是我大唐的藩王,即刻让人驱逐出境!”

大贺咄罗和奚文浩很快就被御前侍卫拖拽出去,李世民丝毫不理会二人的哀嚎与怒骂。

二人被拖下去之后,百官们便重新继续开始了上朝议事流程。

临近朝会结束,一众百官又开始如往常一般参奏和弹劾秦琼。

有人弹劾,自然也就有人为秦琼说话。

一时间,朝堂一幅乱象之景。

李世民听着下方嘈杂的声音,没有往日的烦躁,只有如水般的平静。

秦琼啊秦琼,今日你我君臣之缘,便算是走到头了。

念你曾经多次救朕,朕最后就保下你的名声。

李世民回忆着过往,心中念叨了两句。

“够了!”

李世民一声大吼,整个两仪殿都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看向了李世民。

李世民面色平静道:“当今民间盛传,秦琼成为突厥金刀驸马,领异族之兵攻打我大唐藩属。”

“此传言不属实,乃是突厥为了祸乱我大唐而散布的谣言,不可信之,以免中了突厥的阴谋诡计。”

“更何况,契丹与库莫奚已经不是我大唐的藩属了。”

李世民刚说完,弹劾秦琼的朝臣面色一紧,为秦琼说话的人面色一喜。

可还没等他们说什么,李世民的声音又继续传来。

“诸位爱卿,我大唐秦琼乃是左武卫大将军,不仅对我大唐忠心耿耿,更是为我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

“传言中的秦琼,并不是我大唐的左武卫大将军秦琼,而是突厥为了混淆视听,凭空捏造出来的人物。”

“我大唐秦琼早在去年与突厥的长安一战之中不幸战死,为国捐躯,朕当时还追赠其为胡国公。”

顷刻间,百官震惊。

他们没想到李世民会来这么一出。

那些弹劾秦琼的人,不再言语,毕竟逝者安息,人都“死”了,他们还弹劾什么?

至于程咬金、尉迟恭等为秦琼说话的人,一时间也哑语了。

秦琼有没有在去年战死,他们能够不知道?

李世民之所以这样说,那态度已经十分明显了,他们又还能再说什么?

李世民看着一片安静的朝堂,心情莫名感到烦躁。

从龙椅上站起身道:“今日朕有些累了,没有其它要事的话,那就退朝吧!”、

说完,李世民就打算迈步离开。

可这时,人群中闭着眼睛的魏征突然大喊道:“臣魏征,有要事要奏!”

李世民听到这熟悉的声音,本就烦躁的他,更加烦躁。

他是知道的,魏征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准没好事。

如今的他可没有心情听魏征的纳谏。

“魏爱卿,你有什么事下次再奏吧。”

“今天就这样吧!”

李世民沉声说完,就迈开脚步欲再次离去。

可就在这个时候,魏征再次道:“回陛下,此事今天非奏不可!”

魏征的态度十分强硬,这让在场的群臣纷纷错愕不已,不知道今天魏征是犯了什么病。

长孙无忌和唐俭则是心中突突不已,别人不知魏征要干什么,他们两个人可是知道的。

这魏征是要在这朝堂上搞大事啊。

那晚,魏征从长乐坊离开之后,便先后去了长孙无忌和唐俭那里。

当初唐俭和长孙无忌分别作为正副使出使突厥,也许别人不知道郑观音这事,但这两人肯定是知道的。

所以魏征打算问问这二人其中的具体情况 。

但这二人却是左顾言他,对于此事避之不谈,全说自己不清楚。

但越是这样,魏征越是觉得这其中有事。

于是,他便打算在今日朝堂之上,直接正面质问李世民。

或许别的人不敢用质问一词,但是他魏征敢!

此时,对于魏征想要干什么,长孙无忌是心知肚明。

他本以为魏征会私下找李世民,因而也没有将此事透露给李世民。

可他万万没想到这魏征竟然会这么大胆,竟要直接在这殿前朝李世民发难。

心道不好,连忙上前劝道:“魏征,有什么事,下了朝之后你再找陛下奏就是。”

“今日的朝会已经很长了,不仅陛下累了,各位臣公也要去各部开展工作了。”

“你总不能让所有人因为你一人之事等你吧?”

长孙无忌此话一出,立马就有不少人跟着附和了起来。

“魏征,你有什么事下了朝之后再找陛下说吧!”

“是啊魏征,你就不要再耽搁我们的时间了,我一会还要去户部清点钱粮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满朝文武在朝堂上一站就是一个多时辰,本就身心疲惫,魏征还要搁在拖堂。

再加上魏征的为人以及官职,在朝廷的人缘本就不好。

所以一时间,许多人都开始纷纷的指责魏征的不是。

身处旋涡之中的魏征全然不慌不惧,没有去看朝他指指点点的人。

目光直视着御台之上的李世民,眼神坚定,脸色严肃。

沉声道:“今日我魏征所奏之事,关乎我大唐的江山社稷,而非我一人之事。”

“此事,臣非奏不可!”

李世民紧皱着眉头,看了看长孙无忌,又看了看魏征,此时已然察觉到了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