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讨论定南军(1 / 2)

能做到诸侯的相国,都是才智过人之辈,吴国相国的猜测十分准确。

陈国的世子,基本上只在皇城内活动。

而且,自从那批护卫抵达京城,想要刺杀陈国世子的可能性,更是大大降低。

吴国的相国猜得准,鲁国相国的判断,更是无比准确。

太子确实想将鲁国的二公子留下!

诸侯二公子的地位,虽然无法同世子相比,不过比其他的弟弟,还是要高出一大截。

如果能将鲁国的二公子留在京城做官,那么帝国与那座大岛就有了沟通的桥梁。

像桐国这种隔绝在帝国之外的诸侯,有一个就够了。

二公子不是蠢货,他已经看出了太子的企图。

是惶恐?

还是不屑一顾?

不!

是惊喜!

在确定这不是自己的错觉后,二公子的心中充满了浓浓的欣喜。

鲁国虽然不服从朝廷的指挥,不过鲁国对朝廷并无敌意。

这样二公子对入朝为官,不会生出背叛鲁国的负罪感。

在鲁国,就算世子不会提防,二公子最多也就是打理一下王宫的产业,或者做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想要在鲁国的政坛深耕?

相国第一个就不会答应。

看看那些在詹事府为官的公子,哪一个不是意气风发,未来可期?

不过就算二公子心中一万个愿意,也不能在太子面前透露分毫。

不但不能在太子面前透露,就连写信向鲁王禀报时,也得尽可能的保持客观。

太子哪能不清楚他的顾虑?

除了睿亲王和平郡王时常宴请二公子,太子还命冯晓华与二公子时常亲近亲近。

冯晓华是越王府的六公子,以前无论是在越国,还是在京城,都是如同透明一般的存在。

自从进入詹事府,冯晓华不但赢得了越王的关注,在京城发出声音的时候,也有更多的人愿意聆听。

冯晓华看似随意的安排,无不彰显出自己的蜕变。

这一番安排,让二公子留在京城的愿望愈发强烈。

朝会!

按照惯例,太子只带着眼睛和耳朵出现在金銮殿上。

尽管出现在内阁的次数有限,不过关于内阁推进的政务,太子还是多少有一些了解。

比如:关于安夏城池的加固。

又比如:关于京城粮仓的扩建。

对于加固安夏的城池,太子的心中其实有些不以为然。不过考虑到内阁愿意主动谋划,太子并未提出反对。

不过对京城粮仓的扩建,太子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今日讨论的议题,便是加固的预算,以及新设立的仓场侍郎的人选。

在太子的影响下,户部制定预算的时候极为务实,两百多万的费用,实在是没多少水分可挤。

关于侍郎的人选,内阁曾请示过太子的意见。

对内阁体现出来的尊重,太子的心中有些欣慰。

但是,他拒绝了内阁的好意。

仓场侍郎是肥缺,太子的决定,赢得了内阁的一致赞赏。

散朝!

恭送皇帝离去后,杜学士领着几位学士来到太子面前,委婉的表达出对太子的挂念。

换而言之,是在隐晦的提醒太子,他已经许久没有前往内阁。

太子只是微微一笑,没有承诺一定会尽快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