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三,宜破土。
天色才刚刚大亮,长安街以东的一座附近旁便是传来了阵阵喧哗声,数十名身着各式衣衫的吏员和小厮正手忙脚乱的操持着,显得很是凌乱。
恢弘的府邸外,一名身着绯袍,瞧上去不过三十余岁的内侍轻轻抬头,眼神复杂的盯着刚刚被悬挂于于门楣上的"信王府"匾额。
虽说天子尚没有正式对外公布,但宫中及太医院那边已是有了些许传闻,声称与陛下成婚一年之久,感情甚笃的皇后疑似有孕,大明国本后继有人。
为了避嫌,自家于勖勤宫居住多日的殿下便主动向天子"请辞",并在国子监忌酒及诸位御史言官的"努力下",于昨日被天子正式下旨册封为信王。
尽管如今朝廷的财政有些紧张,但紫禁城中的天子仍是自内帑出资,赏赐了信王殿下诸多财货,并专门在长安大街选择了一座府邸,作为信王殿下出京就藩之前的临时住所。
天子虽是在宗室中的"名声"欠佳,甚至被人诟病为"刻薄冷血",屡次整饬宗室,但对于自己的胞弟,仍是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爱护。
毕竟陛下的旨意来的仓促,工部那边也来不及对这搁置许久的府邸进行修缮,但眼前的这座"信王府",其规模形制终究远胜于冗杂的"十王府"。
"都小心着点.."
"毛毛躁躁的,当心你们的皮肉.."
不轻不重的训斥了一句之后,已是正式晋升为信王府总管太监的王承恩便将目光自头顶的匾额上收回,转而迈步朝着府邸深处而去。
在其手中,还攥着一封刚刚自外间采买而来的邸报。
...
...
因为前两次才刚刚下过一场瓢泼大雨的缘故,京师的空气中尚存着一丝清凉,信王府后院的地砖上甚至还残存着未曾消散的水渍,使得这座本就未经修缮的"王府",瞧上去愈发冷清萧瑟。
徐徐微风中,跟随信王朱由检共同出宫的内侍宫娥们正小心翼翼的打扫着庭院,惊疑不定的目光中夹杂着一丝惶恐和不解。
按理来说,搬离规矩森严的紫禁城,正式"出阁读书",对于每一位皇子而言,都应是梦寐以求之事才对。
但不知为何,自家已是被正式下旨册封为"信王"的殿下却是显得有些闷闷不乐,甚至有些喜怒无常,令他们这些下人实在摸不到头脑。
正面面相觑的时候,空旷的庭院中便是响起了窸窸窣窣的脚步声,诸多宫娥内侍赶忙朝着脚步声的主人躬身行礼:"见过王公公.."
虽说这位"王公公"伺候信王的时间不长,但其人却是大有来历,乃是当今天子亲自给信王钦点的"伴当",眼下又是得到了"信王"的信任,地位远在他们这些"无根浮萍"之上。
"起来吧。"
闻声,身材略有些消瘦的"信王府"总管太监王承恩便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挥手唤起眼前的宫人,心中微微有些感慨。
事实上,他和眼前的宫娥内侍一样,心中存着同样的疑惑。
宫中内侍无数,为何偏偏是他得到了天子的"青睐",并且还被派往"信王"身旁当值?
要知晓,他因家境贫寒的缘故,自幼便被父母卖入了宫中,距今已有二十余年的时间,但却始终"碌碌无为",既没有走运被贵人赏识,也未能如愿拜在某位"老祖宗"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