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副本,有兄长购置时的一些详情,以及日期、地点和经手人姓名,当然有卖方的名字,不过买方栏空白。
这些内容稀松平常,与房契上无甚差别。
没有李明的地契,第二张是户籍簿册,也是兄长的,信息和地契相同,户籍所在是扬州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三张是李明的户籍簿册,内容与他如今的信息相符,户籍所在亦是扬州城。
不过有个问题,他户籍登记的时间比兄长晚半年。
同胞兄弟,为何户籍登记时间差半年?
李明隐隐察觉到这些资料散发的气息了,倘若一切正常便无需特地副本给他了。
后面的几张纸,是复印兄长带着兄弟二人不断迁徙的记录。
本朝的户籍采用原籍地和住民册二元化管理制度,户口只由出生地衙门掌握,比如两兄弟出生在扬州城,户口就只留在扬州城。
而住民册类似身份证明可以四处迁移,但每次搬家都必须到当地衙门登记新的住所,严谨而繁杂。
李家经过几次迁徙,资料颇为丰富。
然后就出现了孤子证明和一份过继证明。
李明尚未看证明便已明了,李明并非李家长子所出。
过继证明显示,李明是祖父李贤抱回来寄养在他这的。
所以虽是同胞,其实李明有可能是 ** 兄长、弟弟的叔父?
真是咄咄怪事。
虽然没有陷入是非,却仍是一团乱麻,李明还是有些惊诧震撼的。
虽然穿越而来,这些不完全关他的事,有那么一会就像在看他人的经历,可毕竟两个灵魂交融了,某种情感依旧十分强烈。
资料就这么多,没有其他的了,除了孤子证,李明户籍登记之前没有任何个人资料,出生证明、成长记录一概没有,身世成谜。
“我究竟是谁,真叫人好奇。”
资料翻阅两遍,李明越想越愤懑。
苏瑶揭露这些于他而言毫无意义,如今的生活平淡而安稳,虽不富足却满怀憧憬,前主的身世已然无关紧要,这纯属没事找事,徒增烦恼。
既然整件事与之前料想的不同,并没有错综复杂的麻烦需要应对,李明打算将这些资料尽数销毁,再度尘封过往的记忆。
“该死,浪费了老子五十两银子。”
说干就干莫留隐患,他将资料统统撕碎,然后一点点投入火盆中烧了。
烧到最后兄长忍无可忍在门外喊:“你在作甚,屋内烟雾缭绕!”
李明被吓了一跳,本朝柴米油盐皆昂贵,这个销毁方式的确有些奢靡。
然而事出有因,花钱买来的烦恼,说毫无影响也不真实。
晚上李明得拟出第五回文案和布局思路,明日上午与刘掌柜面谈,可他不禁思绪万千,脑海中闪过形形 ** 各种猜测。
苏瑶送的三卷古籍是否有某种深意呢?
那女子是京城才女,想必送何类型的书籍经过深思熟虑。
《天下奇闻录》是不是暗示老子身世离奇?
所以《山河溯源》,试图理清根源?
实在不行《律法详解》,借助律法手段?
“山河溯源,难道说本公子是被偷梁换柱而来的?”
“这个似乎有些荒唐,就本朝王公贵族的那些规矩,和我这般洒脱的性子也不太可能有啥关联。”
另一个关键是苏瑶到底是何人,为何挑起此事?
她定然知晓些情况,而且应当利益相关,不然谁会闲来管一个书生的闲事。
可为何不再主动现身呢?
不过这些皆是随意臆想,李明没兴趣再给自己寻亲人,都有孤子证的人了,还扯那套有何意义。
** 有时候没那么重要,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日子就好,改变现状也是改变与兄长的关系,会令他十分困扰,那等同背叛。
不过他四处打听了苏瑶,果真是城中的知名人物,目前京城书院的才女,虽然才二八年华,已经是书院诗会的会长,怪不得赵公子认得她。
通诗书爱论辩,最好别招惹。
李明也找到了她的画像,是参与诗会时所绘,很是美丽,长得有些像貂蝉,却看不出才思敏捷,真是人不可貌相。
另外李明渐渐也不太怀疑自己是李贤的儿子了,祖父在李明七岁时便已离世,已然相当了解他的品行。
祖父个性格豁达豪爽,在本朝人中甚是少见,他没有子嗣本就洒脱随性,真有私生子也不会太过在意,没道理非把儿子弄成孙子。
无论如何兄长是最无辜最可怜,还真以为有个同胞兄弟,而且疼惜得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