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懂了朱雄英的意图之后,才知道朱雄英眼光如此之独到,思想如此之先进。慧眼如炬,看透本质,让人敬而佩之。
朱雄英则缓缓起身,对罗贯中说,先生不必如此,平身吧,罗贯中起来之后才说:
“以前草民不懂殿下,只以为殿下是看不起读书人的是一件莽夫。如今才知道,真正的莽夫竟是我这个学识渊博之人。
当真可笑啊,今日殿下之言,如醍醐灌顶,让我茅塞顿开,不由感慨殿下之言绝非虚无。当今世上读书者,读圣贤之书者,于天下有利之人百不足一。
然剩余之者,皆是手持一本所谓圣贤书,再来一把清风扇子,穿的干干净净,手无缚鸡之力。如殿下所言于天下,无力于万民,无利于自身,无力于全家而无利。
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读书人细细数来,确实不曾做到其中任何一点,哪怕是最简单的修身,也没几个人能够真正做到,让人汗颜哪。”
朱雄英说:“难得罗先生能够一点就通明白孤的意思。孤之所言,也是因为几次微服私访所看到所听闻之。
这中秋便是一个缩影,街道之上,文人世子是摇着扇子,满口文章和诗词,却只博美女一笑,用来解花灯。
偌大的南京城里面,文人才子少说上万,乃至更多。可他们平日里除了穿着干净,满嘴之乎者也之外,反倒更加的无所事事。
你要问他们读书有什么用,是为了什么?那他们能跟你说出个花儿来,仿佛他读了书,这天下便有了旧文化,便得以兴盛,时代变更加璀璨。
可你若又问他,他读了这么多书,究竟做了什么?自己干了什么,那倒是就无话可说了……”
其实朱雄英这一番话,不仅可以用在古代的许多文人秀才身上。
也可以用在穿越之前的那个世界。
三个字,大学生。
也是读了二十多年的书,求了一个大学生的名声,结果到了社会上发现自己依旧是没什么大用。
才发现这个社会,需要的远不止是你读了多少书。
自以为自己学了多少文化,亦或者顶了个文人秀才大学生的名声。
就好像是孔乙己的长衫,穿在身上的意义不知道在哪里,就总感觉是高人一等的,始终脱不下来。
罗贯中对朱雄英的观念改变之后,就开口说道:
“殿下说要跟我合作,实在是我的荣幸,我愿意配合。”
朱雄英笑着点了点头说:
“好,这样吧,你到礼部去任职一名书吏,专门负责创作一些基础文学。到时候朝廷负责大量的印刷售卖,给你一定的稿费。”
罗贯中说:“多谢殿下,如此赏识……”
朱雄英这么做啊,不仅能够让天下人有更多有趣的书读,也能够让朝廷多一份收入。
现在朝廷缺钱,各项能赚钱的东西,能发展的都要发展起来。
这也算是朝廷的一种鼓励文人进行书籍创作的行为。
将来这些文人们大量的创作书籍。也能一定程度上解决他们吃饭的问题,同时还能让许多的百姓有更多的书籍可以去看,可以去学习。
等到罗贯中离开之后,朱雄英就在文华殿外四处转了转,放松了一下。
然后闲来无事,就跑到朱元璋所在的武英殿,找朱元璋喝茶聊天。
这段时间,老朱虽然在处理朝政,但也并不算太劳累。
看到朱雄英来了,也乐呵呵的泡茶聊天。
虽然才刚入秋,却不知为何,已经开始冷了。
朱元璋已经穿上了厚衣服,对朱雄英说:
“虽然夏天热,但热死的人却非常的少,眼下入秋就这么冷了,今年的冬天也不知道,会有多么的难熬,更不知道有多少的百姓会挺不过去呀。”
听到这话朱雄英神色一动。
这才想起来明朝一直就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冬天的寒冷。
这份寒冷与历史上很多时候都不同。
几乎每一年的冬天,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因为明朝正好赶上了小冰河时期,虽然现在还没有到来,但冷还是依旧很冷的。
现在的百姓们取暖的方式,无非就是烧柴,烧炭,有钱人用的就是上好的木炭取暖。
穷一点的烧不起木炭,只能弄点柴火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