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现实情况并不允许南楚帝国随心所欲地施展拳脚。
由于忌惮中元帝国可能会趁虚而入,南楚帝国不得不有所保留,无法倾尽全力去攻打安南和吐蕃。
正是这种束手束脚的局面,使得安南和吐蕃得以喘息并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时至今日,这两个原本弱小的势力居然也滋生出了与南楚帝国一争高下的勃勃野心。
对于南楚帝国来说,中元帝国始终是心头大患。
即便当前南方边境和西方边境均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南楚帝国最为担忧的仍然是中元帝国是否会突然发难、挥师南下。
因为只要中元帝国按兵不动,仅仅依靠南边四国和西边三国那些乌合之众,根本不可能对南楚帝国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毕竟,双方之间的实力差距实在太过悬殊。
然而,南楚帝国的君臣们心里跟明镜似的,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根本没有资本去赌,更没有胆量去尝试猜测中元帝国是否会兴兵侵犯南楚。
原因无他,只因他们深知一旦赌输所带来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那种结局是他们无论如何也承受不起的。
再说当下的南境防线与西境防线,在南楚帝国君臣的心目中,其重要程度显然是有所区别且分先后次序的。
于南楚而言,西境防线固然关键,但还不至于到生死攸关的地步。
毕竟吐蕃这个国家本身人口稀少,其所能组建起来的军队规模自然十分有限。
就算吐蕃人能够鼓足勇气、一鼓作气地攻克下南楚帝国位于西部边境的一些城池,这已经算是相当了不起的战绩了,如果还妄图更进一步扩大战果,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毕竟吐蕃国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摆在那里,实在难以支撑他们如此大规模且持久的军事行动。
可南境防线就完全不同了,它对于南楚帝国来说堪称性命攸关,绝对容不得半点闪失。
倘若某一天,中元帝国果真下定决心要一举消灭南楚帝国,那么南楚帝国的君臣们想要毫发无损地全身而退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至于指望通过战争取得胜利,那就更是连想都不用去想了,那无异于是天方夜谭。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之下,南楚帝国的君臣们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发现,他们似乎只剩下了迁都避战这唯一的一条道路可供抉择。
要知道,南楚帝国所处之地实在是颇为微妙。其东部乃是那浩渺无边、一望无垠的东海,汹涌澎湃的波涛日复一日地拍打着海岸,仿佛永远也不会停歇。
西部则耸立着直插云霄、险峻异常的吐蕃高原,皑皑白雪覆盖其上,给人一种高不可攀之感。
南部是那丛林繁茂、遮天蔽日的南境半岛,其中荆棘丛生、蛇虫出没,充满了未知与危险。
北部横亘着波澜壮阔的丰都河,将南楚帝国与中元帝国分隔开来,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分界线。
而中元帝国,则堪称东洲大陆之上实力最为强盛的国度。
倘若元楚两国真的爆发战争,乍一看上去,南楚帝国貌似有着诸多退路可选,但实际情况却远非表面所见那般乐观。
先说那东海吧,它广袤无垠,极目远眺,尽是茫茫无际的蓝色海洋,根本看不到尽头。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的确像是一个理想的退路之选。
毕竟自古以来便有一种说法:中原王朝向来不擅长水战。
在历次中原王朝向南征伐的战役之中,那些遭遇惨败、损失惨重之人,追根溯源,大多都是因为自身不善水战这个致命弱点所致。
然而,关于中原王朝不善于水战这种说法的确存在一定依据。
与南楚帝国相较而言,当中原王朝的军队在内水区域展开战斗时,南楚帝国明显占据着相当显着的优势,并且这种优势绝非微不足道。
可若是把战场转移到广袤无垠的海面之上,情况则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需知,中原王朝的军队向来对水战并不精通,即便将战场由内河挪至辽阔的海洋,他们不擅水战这个事实依然难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