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民生保障的滇西,物资充裕。(2 / 2)

铁轨铺设合计1200公里,其中宾川—大理,腾冲—大理,腾冲—南诏,南诏—曼德勒,宾川—攀枝花。

整个滇西物资储备情况。

钢铁储备达到160多万吨,进口80万吨,掠夺缅甸40多万吨,南诏炼钢厂已出产20万吨,大营镇炼钢厂已出产18吨。

石油储备18万桶,其中缅甸贡献12万桶,进口6万桶。

橡胶储备12万吨,全部进口。

粮食储备1亿吨,其中进口1990万吨,缅甸8000万吨,自产10万吨。

各类矿石储备共计7000万吨,缅甸开采占比90%,滇西开采2%,进口8%。

棉纺储备100万吨,掠夺80万吨,滇西自产2万吨,进口18万吨。

烟草储备80吨,滇西自产10吨,川、甘、陕、晋、桂地进口20吨,其余美利坚进口。

草药储备840吨,多为湖广、川地供应,其次滇地自产。

开采黄金储备3吨,孙杜贡献1吨,缅甸地主1.8吨,其余各处0.2吨。

木材、石料等就地取材,以及缅甸等地完全不缺,不做统计。

大里兵营武器装备库存情况。

子弹常备储备7000万发,其中7.62mm4000万发,7.7mm1000万发,7.92mm1000万发,9mm500万发,12mm100万发,其余各种400万发。

炮弹常备储备2万发,其中75mm高爆弹8000发,其余各类炮弹合计1.2万发。

GM98K步枪储备2万支,已经拨调给第一师1.2万支步枪。

机枪储备1500挺,都是新产GM勃朗宁重机枪和仿捷克轻机枪。

火炮储备500门,M1897野战炮75mm、汉阳49mm、汉阳72mm、英快70mm,都是各部缴获,跟换下来的装备。

其余火炮基本被安排去炮楼和各部队装备,暂时没有库存最新研制火炮。

整个新滇军革命第一军建制方面。按照龙泽编撰的陆军建设标准,现有军费供养人员共计18万。

其中,作战普通士兵3.8万,警察8千,治安队5千,军官士官(包含后勤军人)3万,扩编作战单位民兵9.9万。

作战军人全额军饷平均16块/月,警察治安二线军饷12块/月,文职后勤另算,因为涉及到拿双份工资,平均都在14块/月。

只有民兵除了每月有免费的10斤大米+1斤腊肉+半斤砂糖外,就是自己单位种植和经营收益分红都在8块/月,民兵战时可享受双份待遇工资。

作战部队内:第一师1.8万人,第二师2万人。

第一师步兵6团4千人,步兵7团4千人,步兵8团4千人,炮兵9团4千人,汽车连500人,工兵连500人,警卫连360人,各级后勤合计2640人。

第二师步兵1团4千人,步兵2团4千人,骑兵3团4千人,骑兵第5团2千人,工兵连218人,师属炮连580人,警卫连360人,各级后勤部队合计2842人。

重炮旅8000人,卫队旅1万人。

航空一大队230名飞行员+1300名地勤保障。

按照龙泽招兵的要求,孙杜带来的士兵和俘虏士兵,集体转去民兵和军营训练,符合要求后再次征召。

建设兵团:大里第一师下辖10个团2万民兵,腾冲第二师下辖10个团4万人,南诏第三师10个团4万人,丽江第四师2万人,玉溪第五师2万人。

其中抽调约10万民兵,组建5个民兵师,预计三年扩编完成装甲第三师,德械步兵第四师,美械步兵第五师,防空第六师,英械步兵第七师。

普通民兵地方组织,有秩序的列传各个部队退役装备,也就是3年后,龙泽要完成整改整个滇军的现状。

士兵伙食方面,一日三餐,餐餐有牛肉,民兵只能保证有肉,米饭管饱。野战过程中士兵保障每人每天会有一罐牛肉罐头。

农业方面,如今的滇西的粮食来源,主要是依靠缅甸的混成旅和第二师在缅甸本地收缴,留足缅甸本地的,其余全部运送回大本营,作为军粮储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缅甸这里多为稻米,至于玉米、土豆、红薯等不纳入粮食范畴,算作蔬菜和饲料统计。

保山县城已经建设12家生猪厂,平均猪200斤x312头;

掠夺印、缅、暹等地牛,建设养殖场28家,平均牛重约1000斤左右x3870头。

各地县城都建设养殖场,共计养鸡场8家、养鸭场2家、养兔场3家,鸡鸭都是美利坚进口的种苗,采用现代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

民生方面。龙泽在沐莲建设好的基础上,重点对大里国际医院的建设,目前医院已经引进洋人医生x321人,护士x820人。

重点培养本土西医x200人,护士x1800人,建设规模的医学院1家,也是大理国际医学院。

同时,依照目前人口聚集区、军营和兵营发布情况,宾川县建设军医医院1家,腾冲惠民医院1家,大里妇科医院1家,大里疾控中心1家。

最后就是宾川本地的中医药大学和医药。

带着巡阅使府发放的工人、农民、商户工作证和身份证的,可以享受大病免费,小病负担一半的政策。

每有一名儿童,不论男女,出生就奖励大洋2块/周,可以带着孩子去任何一家民兵连队食堂免费就餐,直到孩子16岁以后。

各村、民兵连队、工厂企业提供24小时看管的托儿所。

有能力的连队、村自办学堂,巡阅使总府资金扶持,建设小学x12家,中学x7家,大学x3家。

工人、农民一年免费2套衣服,逢年过节享受各自待遇,依照各地兵团、县衙、工厂、企业的标准执行,巡阅使府负责监督。

住房方面。依照沐莲之前的规划不变。明年底大里—宾川范围的百姓,工人都会住进楼房,农民是巡阅使总府拨款购置的砂石水泥,木材是就地取材建房子。

农民不想盖房子的不强制,有需要的可以申请,通过全村商议会同意后,向巡阅使总府申请建房材料,人工需要自费。

不过这边都是吊脚楼,农村基本上用不到沙子水泥。

民兵住所是邬堡,基本上是大宅院形式,住房是巡阅使府全包。士兵、官员、军官依照情况自由而定。

交通方式。宾川机械厂三分厂生产自行车,滇西百姓半价一辆,其余全部都是贴着美利坚公司的品牌,对外贸易。

全域内火车票价半价。

汽车如今只有军用和官用,但支持民间购买。

购物保障。各地村都建设百货商店,大里建设国际友好百货超市。各地自发组织的大集市,每周到日子后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开放交易。

百货超市引进的多是外地/国商品,对本地起到互补作用。

同时,鼓励民间自主开店。

人口方面。截止上半年巡阅使府统计,总人口登记在册达到1500多万人,其中本地人口约200万,外省迁徙1200万,洋人20万,劳改约80万。

劳改就包括罪犯、造反土司、极端分子,间谍,缅军俘虏,暹罗俘虏,印度奴隶。

这些人都是从事开矿、工厂苦力等劳力工作,但都是保障生活和吃饭的,在外面可能许多人都吃不饱饭,但在劳改营管够,逢年过节有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