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去世之后,家人先是在高府中设置灵堂,守孝,而后,要将高拱的遗柩运回新郑老家埋葬。
高府之内,一片肃穆。
白色的幔帐随风轻摆,灵堂正中,高拱的棺椁静静停放着。黑色的漆面在烛光的映照下,散发着深沉的光泽。
灵堂四周,摆满了祭品,袅袅的青烟在空气中弥漫,增添了几分哀伤的氛围。
前来祭拜的官员们络绎不绝。
有与高拱志同道合、惺惺相惜之人,也有曾经与高拱政见不合、心存芥蒂之人。但在这一刻,他们都放下了过往的纷争,怀着敬重或复杂的心情,来到灵堂,送别这位曾经在朝堂上叱咤风云的人物。
郭朴,齐康,张学颜等人尽数到场……
在高拱弥留之际,张居正前去看望,他去世之后,张居正只让自己的儿子们前来吊唁,而他却没有出现在高府……
而后灵堂在高府中设置了七日后,便起灵返回新郑老家埋葬。
乾清宫中。
朱翊钧坐在龙椅之上,在案台之前,摆满了官文卷宗。
这是高拱在这五年,开海之事的筹备,详细记载了各地的商贾,朝廷现在有的能够远航的船只,以及各地港口水师的规模……
各地方参与开海的主要的官员,干吏名册,也非常清楚。
朱翊钧心情沉重的看了一卷又一卷,许久之后,他放下手中的卷宗,看向了冯保:“高卿,是不是回新郑了。”
冯保闻言,赶忙说道:“陛下,今日走的,还有高拱的家眷也一并返回了新郑,高府已经人走楼空了……”
朱翊钧点了点头,而后叹了口气。
“都是谁去送了……”
“送的人很多,郭朴,张学颜,齐康,甚至还有海瑞……”
听到海瑞的名字后,朱翊钧看向了冯保:“海瑞也去了。"
“是,陛下。”
在历史上,高拱于万历六年去世。张居正奏请恢复高拱的官位,并按照旧例安葬,但宫中两宫皇太后还在记恨着先帝驾崩之时失言的高拱,没有准许张居正的请求,只给予半葬的礼仪,朝廷的祭文中有很多贬损之处……直到万历三十年后,神宗皇帝才想起了高拱,也就是在万历三十二年,高拱才被恢复名誉,追了谥号。
他给与高拱的谥号是文襄,这也是高拱在历史上的谥号。
经天纬地曰文, 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
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因事有功曰襄……
综合起来,高拱被赐予“文襄”的谥号,也是表明他在内政上有卓越的才能和谋略,品德高尚,学识丰富,同时在对外军事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功绩。
除此之外,朱翊钧还让张鲸前去高府带去了治丧所需的银两……
“高拱走了,郭朴也要告老,这内阁,也要增人了…”
“陛下,听说张居正已有了人选,估摸着这两日便要奏请陛下了。”
“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