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月十六日,晨曦初破,天际泛起鱼肚白,太阳如同一个巨大的金球,缓缓从东面升起。
金色的光辉倾洒而下,落在济州城以北的大河之上,河面波光粼粼,仿佛无数细碎的金子在跳跃。
码头上,早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数十艘唐军战船整齐排列,水手们来回奔走,做着最后的出征准备。
他们检查着船帆绳索,将一箱箱的武器弹药搬上战船。
战船的桅杆上,黑鹰旗猎猎作响,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即将到来的征程。
码头上的战船相比于长江和大海上行驶的战船稍小。
因为大河的河道蜿蜒曲折,水情复杂,大型战船难以施展,所以驻扎在此处的皆是中小型战船。
半个时辰后,一切准备就绪,一声嘹亮的号角声骤然响起,划破了码头的上空。
舰队缓缓驶出港口,船头劈开河水,泛起白色的浪花,向着西南方向的东阿县进发。
东阿县,是晋国水师在大河上的主要驻地之一。
李继义攻克河北大部分区域后,深知唐军水师的威胁,便开始着手建设晋国水师。
然而,晋国此前从未涉足水师领域,战船皆是四处搜刮来的货船与渔船。
为了改变这一窘迫的局面,李继义大肆招募造船工匠。
但大唐对工匠管理严格,最终只有一些前魏的造船工匠投靠了晋国。
偏偏这些工匠手中的战船图纸还是前周时期的,致使造出来的战船在性能上远远落后于唐军。
这还不算最棘手的,更要命的是晋国没有指挥水战的将领。
若是指挥骑兵、步兵作战,晋国人才济济,可一旦涉及水军,便无人可用。
无奈之下,李继义只得让黑羽军出身的甘威担任晋国水师都督。
将领有了,水师人员又成了难题。
与大唐能够轻松招募到水兵不同,晋国麾下的水兵比骑兵还要稀缺。
最终,甘威心一横,将大河、沧海附近的渔民全部招募为水兵,这才勉强搭建起了晋国水师的框架。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即便如此,唐国依然没有放过他们。
这天,三艘由货船改装的晋军战船正在东阿县附近水域巡逻。
突然,了望手发现东北方向出现战船,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石弹和弩箭便如雨点般射来。
紧接着,水面上便陆陆续续的出现唐军战船,这些战船连成一片,如黑色的潮水般袭来。
“唐军,唐军战船来了!”
晋军士兵惊恐地大声喊道。
他们大多是刚刚放下渔网的渔民,哪里见过这般阵仗,吓得纷纷掉头,向着东阿县码头拼命逃窜。
唐军战船紧追不舍,很快便抵达东阿县码头附近。
晋军守将见唐军都已经打到了水寨附近,急忙敲响战鼓,下令出击。
一时间,河面上战鼓轰鸣,杀声震天。
晋军战船虽然数量少、性能差,但在本土作战,也鼓起了几分勇气,试图抵抗唐军的进攻。
唐军战船则训练有素,配合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