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理性回归(2 / 2)

如果一个人自认为理智客观,却没有经历过独自思索的这个阶段,那大概率是固执的愚者。

这种人就跟四五十岁学习能力下降的中老年人一样,一辈子在独立思考方面都很难再有起色了。最多只能不断追赶知识更新换代的步伐,无法做到思想超出当前时代的桎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遥不是普通人,也不是可以用愚者、智者来判断的凡人,他是只要做出选择就必然有其缘由的圣人。

他所做出的极端选择,必然是某种程度上的最优解。

为什么是某种程度上呢?

因为每个圣人的想法不同,即价值观不同、精神追求不同。并且最重要的是,每个圣人能够接受的“未来”不同。

王遥能够接受的未来可以很狭隘,也可以很宽泛。

狭隘到什么程度呢?他选择的未来,必须要有某个人、某类人的存在,他们一定不能死。

比如钟灵、路漫漫、艾比这种跟他熟悉的朋友。

比如他刚刚提到的,理应在这场“神罚”之中活下来的超凡境。

宽泛到什么程度呢?他选择的未来,只要存在【生】就足够了。

这就是逍遥侯他们不放心王遥,或者说对王遥感到恐惧的地方。

有掀桌子胆量的人不可怕,因为他们也有所顾忌,可以使用各种方式制衡他们。并且他们本身能力有限,能够造成的破坏也是可以预测的。

像王遥这种先天圣人,既有掀桌子的实力,又有不顾一切众生死活的理由,这种人才是最可怕的。

王遥非常重视人类的感受,因为人类能给他带来无尽的精神满足。

但从根本上来说,就算王遥的世界里从此以后再没有人类以及其他生命,他也可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与娱乐活动。

因为他的世界观本就如此。

在王遥的价值体系,即价值观之中,人类这种高等智慧生命的价值是最高的。

但就像在普通人眼中金条的价值也很高,可是难道富人失去金条就不能活了吗?

当然能活。

在王遥眼中,人类就是宝贵的金条。

他需要人类蕴含的可能性来满足他的精神需求,就像富人也需要财富换取的物质享受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

但是这些财富是可以在任意时候舍弃的,只是需要坚定的意志力并承担极大的心理压力。

四象世界的圣人们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像王遥那样,将人类当做实现自身精神满足的一种“财富”。

因为他们便是自人类之中脱颖而出,一旦他们否定了人类的可能性,只考虑人类本身的价值,那就相当于否定了自身的认识、自己的世界观。

【平等】是圣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最大前提。

每一个成为圣人的人都会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人人皆平等】,一切众生都存在成圣的可能性。

这是他们对未知的敬畏,也是对【有】的可能性的敬畏。

但像王遥这种先天圣人,真的认为他们与人类平等吗?

周易道的冷漠、妫因的躲藏、陈曦的不屑都或多或少体现出了他们对于智慧生命的漠视态度。

只有王遥跟他们不同,王遥是真的从思想到行为都理解并表现出了【人人皆平等】的理念。

但,就像一直强调的那样,王遥只是在刻意模仿【人】,想要成为一个人。

可他毕竟不是真正的人类。

当他重新取回自己的理智,不再试图模仿人类寻求精神满足时,他便是这四位先天圣人中最冷酷的存在。

走极端的王遥或许会让四象世界的圣人们觉得恐怖、无法接受。

但是对于他们这几个先天圣人来说,这才是他们熟悉的,王遥的本性。

“如果你决定了,那我们也不会说什么多余的话,但是你不得不考虑逍遥侯他们那边的想法。”

陈曦也表示无所谓,虽然这种选择并不好,甚至是很糟糕,但王遥如果愿意承担这一切,他们也只能顺从他的选择。

她和妫因当然不想见到逍遥城所有人类全部死光的局面。

他们不但会为智慧生命的消逝感到难过,王遥所承担的痛苦也会让他们觉得很难受。

所以在隐隐察觉到王遥做出这个选择的时候,他们的脸色都变得很难看。

因为这并非王遥与他们所需要承担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