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意为信仰付出生命的人有很多,但是愿意为信仰保留性命的人很少。
聂无忧并不能完成李爷爷的期望,因为他只是一个十岁的孩子。
而且他所想的也仅仅是——报仇。
为他的王叔,为修罗门所有弟子,为那些仗义执言却被屠杀的武者们报仇。
为这些环绕在农协门口哀嚎的冤魂们报仇。
年幼的聂无忧无法理解李爷爷为什么说等待的就是他,为什么会在看到他下跪之后便决定献出生命。
他只知道,自己身上肩负的已经并非那些逝去冤魂了。
还有来自生者们沉甸甸的责任。
不出所料,在李家家主因聂无忧不知何种的“攻击”去世后,两家的关系再次恶化,东州世家内部对于聂家的评价也急转直下。
就连同属于逍遥城内五家的其他四家,也有三家不认同聂家的做法。
好在姒忠执掌下的姒家力保聂家,帮助聂家度过了这次难关。
但东州世家内部的混乱、敌对种子却因此被迅速催化。
直到两年后,聂无忧见到聂老爷子的时候才真正意识到,这两年间发生的一切其实都是李爷爷想看到的,也是他当初就已经算好的。
人带着蒙昧出生,所以不知为何而活。
但人可决定自己为何而生,为何而死。
当前路可以见得光明时,便去追求光明。当前路无法求得光明时,便着眼当下。
李家老爷子一生为家人、为农协而活,但他的死,他却选择为自己而死。
自己,到底谁才是自己呢?
聂无忧?还是李家老爷子?
聂无忧觉得,这两个都是“自己”。
只要他还想着复仇,还放不下仇恨,就一定要获得复仇路上的所有助力,否则只凭自己根本不可能成功。
所以他今后还要承担更多人的期望,接受更多人为“自己”而死,为“自己”而活。
至人无己,并非空谈。
如果放弃自己人格就能成功复仇,那放弃人格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要是这么想的话,聂无忧早就失败了。
他是因为肩负起了他人的期望,不想辜负他人的期望,所以才逐渐失去了“自己”。
普通人无法承担的责任、无法履行的义务、无法维持的心境,对聂无忧来说都是一种磨练。
不仅仅是武艺、体魄、心境要变得更强,对于局势的掌控也要变得更敏锐。
他需要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人脉,更多的计划。
他需要足够的时间去沉淀,将那些记忆融会贯通。
没错,第二位因他而死的宗师,便是聂家老祖,聂无忧的爷爷。
也是在这时,他才真正知道了他爷爷跟李爷爷恩怨背后的故事。
以及李爷爷跟他说的那些话的真正含义。
人,都是自私的。
尤其是当能力配不上权力、地位时,愚蠢的人总担心自己“应有”的份额不再属于自己,所以就会费尽心思来钻营。
但是,就算是贪图物质享乐的愚者,也有向往精神满足的时候。
不,是更加向往精神满足。
十大世家真正的掌控者从来不是那些站在前台的家主,而是那些已经享受过所有美好物质的初代家主,那些心三境的宗师们。
他们不能站出来对抗姒忠,理由就跟修罗门门主一样。
家族、宗门就是他们的软肋,他们有必须要承担的责任,尽管他们自己都知道这是“不正确”的。
但这不代表他们忘记了曾经的理想,真的依附于一个与他们同等高度的堕落宗师。
他们心中的火焰在太阳升起时燃起,在太阳落山时熄灭。
可是真的那么容易熄灭吗?
微风吹过,零散的火星随风飘起,露出了底下埋藏的炽热红心。
我可以为你们而活,但我要为自己而死。
这不是任性,而是对愚蠢后代、愚蠢百姓的妥协与...不再妥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份期待、这份支持,自己承受得起吗?
他们不确定,但是他们期待着,期待着聂无忧能回应他们的期待。
聂无忧也不确定,但是他承受着,承受着所有人的期待。
他是复仇者的生,是智者的死。
他所能做的,就是比智者更强,比勇者更智。
智者们只能带着对他的期望死去,不是因为他们愚蠢、胆小,而是因为他们还不够强,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勇者们只能带着对农协的期望死去,不是因为他们愚蠢、胆小,而是因为他们拿不出更加可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