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那广袤无垠、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茫茫大草原之上,突厥可汗颉利率领着他的大军严阵以待。
只见颉利身骑一匹雄健的战马,威风凛凛地端坐在马背之上,目光如炬地凝视着远方那密密麻麻、宛如钢铁洪流一般的唐军阵营。
就在这时,他的视线突然捕捉到了一个令他心头一颤的熟悉身影。
李靖!
一瞬间,往昔那些不堪回首的记忆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
说起来,自从上次被李靖率军擒获并押解至长安被迫献舞之后,他对于李靖这个人便已然心生恐惧,甚至可以说是产生了深深的心理阴影。
以至于如今只要一听到李靖这两个字,他都会不由自主地感到心惊胆战。
而此时,位于大唐军阵前方的李靖同样身披厚重坚固的甲胄,手持长刀,英姿飒爽地高声呼喊
“颉利,你这屡战屡败的手下败将,还不快快下马投降,莫要负隅顽抗,否则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李靖这番话犹如一把利剑直刺颉利的心窝,使得这位突厥可汗顿时气得脸色发青,额头上青筋暴起。
他怒目圆睁,咬牙切齿地回怼道:“李靖,你少在这里口出狂言!本汗此次亲率三十万精锐铁骑南下,定要一举攻破长安城,活捉你们的皇帝李世民,让你们这些唐狗知道我突厥勇士的厉害!”
“哈哈哈,颉利,看来你还是不长记性啊。”李靖大笑说道:“好,既然你这么想死,那本将军就成全你。”
“……”
……
二人在军权打了一阵嘴炮,正准备斗将的时候,大军后方突然来了一队人马,我们背后背着旗帜,一看就知道不是普通人。
这些人迅速来到李靖面前:“末将参见大帅。”
“嗯,不必多礼,是陛下让你来的吗?”
“不瞒大帅,的确是陛下上末将来的,这是陛下让末将带来的信件,还请大帅过目。”他从怀中掏出一封信,给李靖的过去。
李靖将其接过来后,三两下就将其打开,并取出里面的信,上面只有一句话,让他后撤三十里,巩固防线,五日后再行动。
“嘶……陛下这是什么意思?”李靖有些不解的看着手上的信件,思索了一番后抬头望向送信的人。
“这段时间里,宫中可曾发生过什么事情?”
“回禀大帅,未曾发生过任何事情,陛下只说另有安排。”
李靖有些捉摸不透的看着手上的信件,过了好一会儿后才点头说道:“行,陛下的信件我已经收到了,你们就先回去吧。”
“末将告退。”
看着那队骑兵离去后,李靖立即找来所有将领商量了一番。
最终还是决定后撤三十里,毕竟皇帝的命令不能违背,而且这段时间发生了不少怪事,令他们不得不加以考虑。
……
看到唐军开始缓缓后撤,颉利心中的第一个念头便是立刻发动进攻。
然而,这个冲动的想法仅仅在脑海中一闪而过,他便迅速冷静了下来。
“大汗,如今唐军明显心生怯意,这正是我们发起进攻、一举击溃他们的绝佳时机啊!您为何下令停止前进呢?”一些将领满脸疑惑地问道。
颉利慢慢扭过头去,目光从这些人的脸上扫过,然后冷冷地说道:“难道你们也都是这么想的吗?”
众多将领纷纷点头,表示对当前局势的看法一致,都觉得应该趁着唐军后退时乘胜追击。
但就在这时,颉利的下一句话却如同寒冬里的一盆冰水,无情地浇在了众人的头顶。
“你们都把李靖想得太过简单了,没错,唐军确实是在后撤,但你们可有谁注意到,他们的队伍丝毫没有出现骚乱的迹象?”
这句话一出,原本还群情激昂的众将顿时沉默不语,每个人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仿佛被当头棒喝一般,瞬间清醒了过来。
在众人的视线尽头,唐军的撤退看似混乱,可而且不像溃败之军该有的模样。
如果刚才他们率领大军冲杀过去,那极有可能会中了李靖的圈套,到时候他们不仅会损兵折将,还有可能葬身其中。
不少人偷偷擦了一下额头上的冷汗。
“大汗,那…我们追还是不追?”
“不追,这李靖用兵神出鬼没,阴险狡诈,弄不好他早就已经准备好了口袋,正等着我们往里面钻进去。”
“传令下去,就地安营扎寨任何人都不得擅自出战。”
“是。”
……
当李靖得到这个消息时,他顿时大笑起来:“哈哈哈,这颉利被打出心理阴影来了。”
走下来左右两侧的将领开口说道:“将军,颉利目前不敢发起进攻,极有可能是害怕我们站半道上伏击。可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万一他真发现了什么,直接率领骑兵绕过咱们,从其他方向进入幽州,那…”
“是啊,也不知道好端端的,陛下为何会下令后撤?”
听到众人的所说的话,李靖笑着开口说道:“放心吧,三十万铁骑又如何,他们远道而来,其粮草补给肯定不足,而咱们身后的粮草可以源源不断地运送过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哪怕他说携带的军队再多,没有了粮食,就没有了战斗力,只要没有了战斗力,那就对我们构不成威胁,……”
“另外,既然陛下敢让咱们后撤,说明暗中还有其他手段,不必去他颉利那三十万铁骑。上次能打败他们,这次依然可以大败他们。”
“到时候大败突厥铁骑,把颉利抓回去解给陛下。”
“……”
另一边,突厥帐篷内,颉利坐在位置上思考李靖突然后撤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这时候就有人提道:“会不会是…长安出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