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拱手告退,转而去找朱棣,取得参观新都允许后,领着些锦衣卫,带着三女去了新皇宫。
……
半个多时辰后,一行人来到新都——紫禁城。
望着正前方的午门,三女惊叹不已,“好大,好气派。”
的确够气派,花了那么多钱,又有那么多能工巧匠设计规划,建造的工匠不计其数,算上徭役、劳力,近百万人,迄今为止,已耗时近十年。
一砖一瓦一石板,都是劳动百姓的结晶。
皇宫主体建设已经完成,虽然还不够精致,却十分壮阔大气。
午门一共五座门,最中央的正门只有皇帝能走,就连皇后、太子,也只有在大婚进宫、受册封时,才有资格走;
除此之外,只有取得成绩的状元、榜眼、探花的士子,在出宫的时候,能有幸跟着皇帝走上一次。
正门东侧的门,是文武百官的入宫路径,西侧的门是宗室王公入宫路径,尽管没有完工,李青也不想犯了忌讳,领着三女从东门进入皇宫。
进入午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五座金水桥,与午门五门对应,正中央的金水桥,又宽又大,石桥上雕刻着真龙、祥云,是帝王专用御道。
下面的金水河还未引入河水,工匠们正在做着收尾工作,好不热闹。
奉天门,仅是殿前广场就占地数十亩,着实够大。
工匠们正在清理积雪,为后续铺设石板做准备,这时代没有批量式生产线,每一块石板,都是纯手工打造,可以想象光是这殿前广场,就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青不禁感叹:难怪,海上贸易收益颇丰,仍填不平建都的窟窿,在这时代建这样一座皇宫,是真他娘烧钱啊!
别的不说,就拿最中央的那座敦实金水桥来说,仅是运送石料、雕刻,就不知要耗费多少精力。
对于新皇宫的规模,李青并未露出太多意外,因为这地方他来过。
不过,虽然规模一样,但现在的皇宫,和后世的故宫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给人的感觉更为震撼。
三女惊叹连连,这么大的建筑群,着实突破她们的想象。
奉天门前,两座石狮子高一丈有余,顶得上两个成年人的高度,威武不凡。
进奉天门,到奉天殿,但奉天殿作为皇宫最重要的大殿,其建设进度最是精细、考究,只建好了小半,并没啥看头。
李青带着三女继续往里走,一座座殿宇耸立,朱漆高墙琉璃瓦……无不散发着工匠们的智慧结晶。
逛了小半天,连皇宫的五分之一都没逛完,临近傍晚,四人才返回燕王府。
回到住处,三女仍惊叹连连,问李青明儿还能不能去看。
李青已经得到参观许可,自然无有不允。
晚上,李青接到召见,去了阁楼见朱棣。
“紫禁城如何?”
“很气派!”李青笑道,“尽显皇家威严。”
朱棣脸色露出一丝自得,欣然道:“再过几年就能完工了,运河也到了收尾阶段,以后大明的京都就在这北平了,千秋万世,永垂不朽。”
“千秋万世,永垂不朽!”李青附和,朱棣这话倒也没错,北平自他之后,还真就成了华夏的京都。
朱棣这一举动,造就了后世的繁华大都市。
而北平,也的确符合做京都的条件,左环苍海,右拥太行,内跨中原,外控朔漠,只是眼下还比较荒凉。
毕竟在这时代,北平是苦寒之地,气候寒冷,且环境不好,每年都会来几场沙尘暴,生产力、经济也低下,远比不上金陵。
朱棣对紫禁城的建造很满意,轻笑道:“等迁了都,朕也享享清福。”
“皇上,到时候迁都只怕是困难重重啊!”李青叹道,“文臣武将的家,几乎都在南方,让他们大老远地来北边,定然心中不愿。”
朱棣点头:“这个朕也有所预料,但迁都势在必行,再说了,北平除了冷点儿,其他也挺好啊!”
“……”李青苦笑道,“皇上你在这儿习惯了,当然觉得好,但百官却不这么想,他们肯定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