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不想再看到大明烽烟再起,这可不是史书上的一段文字,都是活生生的人,仗一旦打起来,不知又要死多少人。
我能阻止吗?
李青陷入沉思,心里不由想起师父的箴言:“大势不可逆,需顺势而行。”
“想什么呢?”
“啊?哦…”李青回过神,拱手道:“皇上,臣是学道的,对佛法也很有兴趣,可否允准臣和那些和尚交流一下?”
“这有什么?
随你!”朱元璋笑道,“不过,你这道心不够坚固啊,人都说佛道不两立,你一个学道的,竟然对佛学有兴趣,真是……”
顿了顿,“过几天张天师会来,你可以跟他交流交流。”
李青嘿嘿一笑,“会的,会有交流的。”
“对了皇上,臣让人抓了守城将军。”
“是关于暗杀你的案子?”朱元璋问。
“嗯,皇上明鉴。”
朱元璋点点头,“抓了就抓了,你这睚眦必报的性格咱喜欢。”
小主,
李青尴尬笑笑,一时间也搞不清老朱是在夸他,还是损他。
两人走了一阵儿,又谈了会儿朝政,以及马皇后的身体情况,小太监上前禀报娘娘醒了,这才结束话题。
“咱去陪妹子了。”朱元璋伸了个懒腰,“你好好养身体,年纪轻轻蔫不拉几的可不好。”
李青笑着点头,目送老朱走远,返回乾清宫前殿广场,准备看看那些人里有没有姚广孝。
……
“敢问高僧姓甚名谁?”李青采用最简单的办法,直接问。
那和尚见他一身飞鱼服,刚还和皇上有说有笑,不敢有一丝怠慢,连忙双手合十,打了个佛号,道:
“贫僧法号智因。”
“……”李青好笑道,“本官问的是你的俗家名字。”
“贫僧自幼出家,没有世俗名字。”
啊?这……
李青傻眼,姚广孝的法号叫什么来着?
又或者说,姚广孝一名,是其还俗后才起的?
亦或是……朱棣靖难成功后赐的名?
他有些头大,他又不是明史专家,对于大明朝,除了十六个皇帝之外,最熟悉的就是太监了。
比如:郑和、王振、曹吉祥、汪植、刘瑾、魏忠贤。
没办法,大明朝的太监太出名了。
而相关明史的影视,太监甚至比皇帝还出名。
龙门飞甲里的雨化田,那句:【你东厂管得了的我要管,你东厂管不了的我还要管!】
可谓是霸气侧漏,其原形就是成华年间的汪植。
李青对正史不甚了解,大学那会儿闲得无聊,他也想尝试过学习一下,不过后来又放弃了。
究其原因就是明史太乱了,没有统一的说法,甚至正史和正史之间,都有很多矛盾之处。
一部明史,清朝修了近百年,其真实性可想而知。
“叨扰了。”李青呼了口气,又问向另一人,“高僧怎么称呼?”
“贫僧法号智能。”
“可有俗家名字?”
胖和尚脸红了红,支吾道:“李二狗。”
几个藩王见他挨个问和尚名字,都是一脸怪异,几人听不下去佛经,便饶有兴趣的看着李青。
李青一连问了十几人,也没问出个所以然来,不由有些气馁。
燕王上前问道:“李青,你问这些僧人姓名干嘛?”
“回燕王,他们时常出入皇宫,统计一下,方便管理。”李青张嘴就来。
朱棣点头,没再说什么。
李青继续挨个问,最后来到一个中年和尚面前。
“高僧怎么称呼?”
“贫僧法号道衍。”
“道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