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暮色笼罩,二十车药材从明军大营浩浩荡荡运抵伤兵营。
李奇临行前,解下自己的玉带钩,轻轻放在昏迷少年枕边,月光洒下,照亮钩上錾刻的篆文 —— 仁者无敌。
戌时,西市刑场。
火把熊熊燃烧,将百尺白绫照得通明,其上绘制的《大明律》三百条朝鲜文译本,宛如一道威严白瀑垂悬。
被缚的市井无赖赵四拼命挣扎,嘶吼道:“不就是睡了个娘们!咱在朝鲜王治下的时候……” 刽子手的鬼头刀寒光一闪,刹那间,十二声铜锣响彻街巷,三百朝鲜百姓亲眼目睹喷溅的鲜血染红 “奸淫掳掠者斩” 字样。
李奇按剑立于刑台,任由血珠溅上皂靴,目光冷峻扫视人群。
人群中有个戴斗笠的儒生,他乃潜伏的朝鲜义兵首领,此刻,正死死攥住怀中短刃,手背上青筋暴起。
当四具逃兵无赖尸体被草席裹着拖过街市,儒生紧握着刀柄的手指,终究慢慢松开。
子夜,府衙地牢。
烛火摇曳,映出墙上斑驳血痕。
李奇轻抚新换的松纹剑鞘,听着通译转述俘虏供词:“…… 他们说总督大人您白天杀人立威,夜里必来灭口。”
李奇突然轻笑出声,惊得墙角老鼠乱窜:“去告诉崔尚宫,她安插在粥棚的细作,已被本督请去教小孩子《千字文》了。”
寅时梆子响,地牢深处传来机括转动声。
被蒙眼带出的朝鲜死士们重见天光时,惊现站在自家祖坟前,坟头新土未干,碑前却摆着三牲祭品。有个死士猛地扯下蒙眼布,朝着府衙方向,重重磕了三个响头。
五更天,城隍庙。
李奇亲手点燃三柱龙涎香,青烟袅袅升腾,城隍泥塑手中的《安民册》在烟雾中若隐若现。
庙外传来张伟的禀报:“北巷七户送来腌菜十坛,说是…… 说是犒劳咱们军队的。” 少年将领声音发颤,白日里他身上那道从锁骨划到腰腹的刀伤,此刻竟比不上手中名册滚烫 —— 三百朝鲜青壮自愿加入巡防营的名录,正安静躺在供桌上。
东方既白,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时,李奇望见城南粥棚前蜿蜒数里的队伍。
有个跛脚老翁颤巍巍接过陶碗,突然用汉话高呼:“天兵仁德!” 声浪如野火蔓延,惊起成群白鸽掠过残破的昌德宫,朝着汉城方向振翅而去。
与此同时,海军总管梁家富刚从港口赶来,他一路疾行,身上的海水腥味还未散尽,踏入城中便听闻百姓对明军的诸多赞誉,心中暗自钦佩总督李奇的治军方略。
兵团长胡有财则在城另一头巡查营地,确保士兵们纪律严明,听闻百姓动向,也不禁微微点头,深知此番仁政已初见成效,为后续扎根平壤、稳定局势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