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万象更新(2 / 2)

汉阙三国梦 一吃就胖 2258 字 2个月前

“你睡你的,我不困!我去找伯常先生看看原料采购的如何了。能早点开工就早点,那四位家主天天追魂似的追着我爹要酒,我爹熬不住了就来逼我,哎——”难得糜威小小年纪就开始为工作发愁。

刘禅摇头苦笑,只能留他继续战斗,自己则乘车返回府邸。刚进府门,一只脚还没踏出马车,门人便来通传:“公子,将军使人来传,着公子速往府衙叙事。”

“啊?”刘禅闻言一愣。自从被任命为商务从事,他爹可就没再拿别的事来打扰过,为的就是把这赚钱的营生尽快支棱起来。今天特意堵着大门来寻他,这是出了啥大事?

刘禅也不敢补觉了,返身重新上车,命人就往府衙赶。到地方一看,左将军端坐帅位,底下坐着孔明、庞统、张存、张飞、魏延、黄忠、赵云、靡芳。

“拜见父亲,拜见二位师父。”

“禅儿,坐。”

刘禅依言坐下,等着听今天这是个啥会。

“西凉军与曹操在潼关对峙数月,至今未分胜负。关西勇士善使长枪,西凉铁骑又独步天下。若与曹军正面冲突,只怕还要强过曹军几分。”

庞统接着作战报分析,刘禅这才知道这是个军事会议。难怪来的都是军事干部,但这事跟自己有啥关系?这么着急忙慌地把我找来干啥?

“西凉每日增兵,曹操那里却是稳如泰山,无甚动作。”张存跟着补充。

“曹军兵出潼关,诱马超韩遂前来,却又不与之交手,故意待敌增兵集结,这却是何意?”刘备拧着眉毛发问,这问题让现场沉默了下来。

孙子曰,百里而争利,必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无论哪种军事理论,调动敌人的目的都是为了分散敌人以便各个击破,以局部优势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得全局胜利。

但曹操此次的调度却将这些原则从里到外得罪了个遍。他将西凉军诱至潼关后就龟缩在潼关不动,静等敌人援军不断地向己方靠拢、聚集。这种打法不要说是曹操这样的军事家,就是村里的混混抢地盘也不可能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大家都皱着眉头不得其解,只有两个人神色如常。一个是诸葛孔明,另一个便是孔明的好弟子、左将军的小儿子刘禅。

庞统抬眼瞥见孔明神色轻松,心想莫非他已猜到曹操的用意?于是开口询问:“孔明,观汝神色,似已洞悉曹操用意?”

孔明微微一笑,没有直接回答,却是去问徒弟刘禅:“禅儿,你的看法如何?”

刘禅便向孔明一拱手,答道:“以弟子愚见,曹操据守潼关不出,将西凉兵马尽数诱至关前,意在将其一网打尽,一劳永逸解决雍凉的问题。”

孔明闻言哈哈大笑,对刘备道:“主公,禅儿聪慧,人所不及。所言正中曹操之意。”

虽听刘禅这样解释,众人还是没弄明白。两军对阵,谁都想把对方一网打尽,问题是坐等人家实力集中,到时你还打得动么?

“这——,军师,西凉有十万铁骑,若尽发于关前,纵使曹军能够歼之,自己也必元气大伤。这样做岂不是两败俱伤?”魏延思之不通,忍不住问诸葛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孔明还是那般气定神闲,摇着他的小扇子,不紧不慢对众人解释:“文长但知其一,未知其二。西凉远狭险塞,各部互不统属、各执一心。若派军前往,其必合力抵抗。且凉州多山,人众可四散躲藏于丘陵沟壑,纵有大军,亦须拖延时日,焉能取得全胜?若除之不尽,前脚撤军,后脚又反,然则何日才得安宁?”

孔明一席话,将西凉军阀长期割据的现状指了出来。西凉地处河西走廊,是大汉的西陲边疆。这里杂居着羌、氐、鲜卑等少数民族,民族矛盾一直不断,大小战争常年不绝。

桓帝剿灭外戚掌控政权后,便开始在西凉投入大量军事资源长期对西羌用兵,这些军队在这里扎下根来,逐渐形成了一股独立于中央政府的割据力量。

陇西地区地形险要、气候干燥,利于军队的防守和隐蔽,还有一定的人口能够为军队提供支持,逐渐成了大汉朝一个尾大不掉的政治隐患。

如果从纯军事角度来解读曹操的行为,当然无法明白他这样做的深刻含义。但诸葛孔明却恰恰是个政治素养极高的人,因此他才有能力跳出庞统等一众战将的纯军事观点,把握到这件事的要害所在。

孔明看看众人,将手里的羽扇放下,接着说:“今马超韩遂尽起凉州兵马,皆屯于潼关。这些人原非一心,迫于曹军压力临时凑在一起。若强攻他们会并力抵抗,若与之僵持再从中挑拨离间,则必不战自乱。如此,可一战而定雍凉,自此西患平矣。”

孔明这一番解释,众人才恍然大悟。庞统暗想孔明毕竟是孔明,到底还是高我一筹。左将军更是频频点头,对自己的头号智囊敬佩不已。

那边刘禅也听得五体投地。他能够了解局势是因为读到过历史的记载,而孔明师父却是身处局中,完全靠自己的见识和推断得到与事实几乎一模一样的结论,这个功力,恐怕当世之中也找不出几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