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豪格和多尔衮(1 / 2)

当崇祯率领将士们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正在浴血奋战的时候,距离蓟州城一千多里的沈阳,建奴的朝堂上此时正剑拔弩张。

暗潮汹涌之下,隐藏的杀机一点不比战场少。

“郑亲王,你此前还让范文程劝本王出兵攻打明国,现在又出言反对是何意?”

睿亲王多尔衮逼视着同为辅政摄政王的济尔哈朗。

郑亲王冷冷道:“我当然主张攻打明国,但此次出征大明的统帅,我以为非肃清王豪格不可!”

“皇长子豪格,军功赫赫,岂是他人能比的!”

郑亲王济尔哈朗在皇太极死后原本是准备拥立皇太极长子豪格的,后来情势变动,他转而支持六岁的福临。

此刻,他把豪格抬出来,只不过是将豪格当靶子。

多尔衮是绝对不服输的性格,越不让他做出征统帅,他越是要做。

济尔哈朗希望通过豪格来刺激多尔衮,好让他赶紧离开沈阳。

然后再在后勤粮草方面给多尔衮使绊子。

一旦多尔衮出师不利,他的摄政王帽子就会落地。

多尔衮却是另有一番意思,他认为统帅大军出征,一旦取得重大战果,掌握了大量战利品的分配权,八旗才会对他俯首帖耳。

而且统帅大军、携带百战之后杀气腾腾的大军,别人有意见也得闭嘴。

获得出征统帅,就意味着兵权在手。

六岁多的福临坐在龙椅上看着自己叔叔的背影,不知道说啥。

紫檀木为框架、金丝楠木为质地的大龙椅上装饰着十三条黄金打造的龙。

后世从文化、五行、术数等方面来解释为啥要弄十三条龙,都高估了建奴这帮高层的认知水平了。

努尔哈赤十三副铠甲起兵造反,十三副铠甲当然可以演绎为十三条金龙。

这些黄金是他的爷爷努尔哈赤、父亲皇太极亲手从明国抢回来的。

这张龙椅对于六岁的小福临来说,尺寸实在太大了。

他坐在龙椅的中间就好比一个孩子坐在一张大床上。

龙椅的后面靠墙的地方有道小门,门后面一把黄花梨木椅上坐着孝庄太后。

孝庄名叫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

布木布泰蒙语中是瓶子的意思。她的娘家蒙古科尔沁部虽然点实力,但是在建奴核心圈子里没有说话的份。

她和福临母子能够依靠的就是:

顺从、在没有力量前让谁都觉得她们娘俩很好控制。

后世电视剧中对她进了高大上的刻画,简直就是搞笑。

当以前牛逼的人物都死了,她自然也可以牛逼一回。

她现在被允许坐在这道小门后,是因为福临才六岁,需要她看护而已。

已经六十一岁的礼亲王代善默不作声,他不愿意看到局势失控。

建奴能有今天的局面,就靠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人将大家整合揉捏在一起。

这一窝子人就那么几个人,每个人有啥心思他一清二楚。

早年和八弟皇太极的夺位之争中,他败下阵来,随后被皇太极各种打压。

皇太极死后,代善的儿子硕讬、孙子阿达礼谋立多尔衮继位。当时局势扑朔迷离,豪格、多尔衮都有机会上位。

但硕讬、阿达礼这种言行无疑给了对手责难的机会,为了保住他们家族镶红旗和正红旗的人口、牲畜、财产,他不惜将硕讬、阿达礼告发,联合多尔衮处死了这两人。

他暗中扶持豪格上位的计划也失败,又被多尔衮打压。

无路如何,代善这一脉以后与大位都没关系了。

明哲保身才是上策。

多尔衮走到代善前面,恭恭敬敬施礼,“二哥,这里你年纪最长,说说你有何意见?”

多尔衮就是要强化长幼尊卑,好让豪格等后辈闭嘴。

代善假装咳嗽一声,叹了一口气道:

“十四弟,你是摄政王,凡事由你和陛下、太后决断。”

多尔衮接着走到肃亲王豪格身旁,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豪格,虽然你比本王大三岁,但论辈分,本王是你的亲叔叔。”

“如果你执意要做这个统帅,本摄政王可以奏请陛下、太后恩准。”

“可是如果你作战不利,本王叔将以摄政王的身份削减你正蓝旗二十五个牛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