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府长垣县的县衙内,
气氛凝重而热烈。
李化龙、教谕殷炼以及县太爷贾适围坐一堂,
正就近期李化龙成功打井一事展开热烈讨论。
“化龙啊,你这次真是给我们长垣县立了大功!”县太爷贾适率先开口,满脸赞许,
“这井打得既准又快,解决了百姓们的燃眉之急,真是让人佩服!”
李化龙谦逊一笑,拱手道:
“大人谬赞了,此乃分内之事。不过,我虽解决了饮水之困,但心中仍有忧虑。”
“哦?有何忧虑?”贾适与殷炼闻言,
皆是一愣,随即面露关切之色。
“大旱之后,往往伴随着大汛。”李化龙眉头微蹙,语气凝重,
“黄河水位一旦暴涨,
我们的堤坝能否承受得住?那些靠近黄河的百姓又该如何安置?”
此言一出,县衙内顿时安静下来,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贾适与殷炼对视一眼,眼中皆有疑虑闪过,但更多的是对李化龙判断力的信任。
“李化龙,你既已想到此节,可有对策?”贾适沉声问道。
“对策倒有,只是需得大人与教谕大人鼎力支持。”
李化龙正色道,
“首先,我们要立即组织人力加固堤坝,确保万无一失;
其次,需将靠近黄河的百姓提前撤离至安全地带,并安排好他们的生活所需;
最后,还需布置巡逻队伍,时刻监视黄河水情,以及准备足够的粮食等防灾用品。”
贾适与殷炼听后,虽心中仍有将信将疑,
但见李化龙言之凿凿,
且他近日来在百姓中积累的威望有目共睹,便点头应允。
然而,当撤离的命令下达至黄河边的村庄时,
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黄河岸边,尘土飞扬,
村民们聚集在村口,
面对着突如其来的撤离命令,情绪如潮水般涌动。
“咱们世世代代住在这里,哪年没见过洪水?官府这次是不是太过紧张了?”
一位老汉摇着头,满脸不解。
“是啊,这说走就走,家里的粮食、牲畜怎么办?”年轻的妇人忧心忡忡,眼眶泛红。
正当众人议论纷纷,抵触情绪高涨之时,
李化龙的身影出现在人群之中。
他身穿朴素衣裳,面容严肃而温和,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
“乡亲们,我知道大家舍不得这片土地,但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李化龙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个人的耳中。
“李秀才,你上次打井救了我们一命,
我们信你。
但这次,洪水真的会来吗?”有人半信半疑地问道。
“我夜观天象,又查阅古籍,黄河水位近期确有异常。
官府的决定,是为了防患于未然。”
李化龙耐心解释,
同时心中也暗自焦急,他知道时间紧迫,每一分每一秒都至关重要。
见李化龙如此认真,村民们开始动摇。
一些年长的老人相互对视一眼,点了点头,率先拿起行囊:
“李秀才说得对,咱们不能拿命去赌。
走吧,为了家人,也为了村子。”